Page 127 - 《社会》2021年第2期
P. 127

社会·2021·2

                                                         5
           505)的笔下,他似乎汇集了法国人典型的性格特点, 自私、脆弱、敏感、
           虚荣,而且比任何人都要极端,那么,他怎么可能成为英雄呢? 也许恰恰
           正是因为他地位的卑微,加之性格的极端,使司汤达构想出了一个法国
           征服者的形象:地位的卑微,既给了于连向上冲击的现实起点,将他的
                                           6
           征服变成 19 世纪以来的普遍故事, 也凸显了价值颠覆过程的感性效
           果。 但仅是地位卑微这一现实起点是不够的,性格的极端才是于连“能
           存在”、能征服的真正动力,他因此对世事的“假”极其敏感,以至于在
           求真的意志里和在生死的决断里展现了现代的复杂心灵世界。
               当然,这些性格有待境遇的打磨和重整,但似乎从于连这个人物的
           出场,我们就能看到司汤达对他的期许:虽然于连毕生都将拿破仑作为
           自己的偶像,但他要比拿破仑更伟大,要担负起更了不起的使命。 瓦莱
           里(2002:120)评论得很 准 确,司汤达眼 中 的拿 破 仑 更 像 是 一个 象征 ,
          “ 乃是从其强烈的个性中看到的罗马、佛罗伦萨、凯撒和雇佣兵队长”。
           现实中的拿破仑征服的只是阶级、帝国和欧洲,为此甚至还要向贵族和
           耶稣会出卖利益(司汤达,2010:502),于连则要征服爱情,扫荡时代,肃
           清历史,甚至重塑信仰。
               于连一出场,司汤达(2010:15)就给了一个使命的提示,他借用马
           基雅维利的口吻说:“如果真是这样,难道是我的过错吗? ”这意味着,
           于连在司汤达的眼中就是无辜的战士, 而且奉行的是马基雅维利的准
           则:不认命,无道德,读者也不要用道德来衡量他的所作所为。 司汤达
          (2010:18)描写于连的外貌是极令人震撼的:“平静的时候,闪耀出沉思
           和热情,一瞬间却流露出最凶狠的憎恨表情”,“他具有惊人的个性而与
           众不同的相貌,也许除了他再也不会有了”。
               但更令人震撼的是于连接受的教育。 于连的教师是曾随从拿破仑
           征战的老外科医生, 他教给于连的有拉丁文和自己亲自经历的拿破仑
           征服史,这让于连对拿破仑的热爱铭刻于心,除此之外,他所教的就是
           外科医学。 在后来,于连曾跟德·雷纳夫人提起,外科医学让他不惧残
           酷,他喜欢听那些关于最疼痛的手术的淋漓尽致的叙述,“不会皱眉头”

           5. 司汤达(2010:505)在“关于《红与黑》”一文里比较了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法国人的民
           族性格:前者趋向静观、富于幻想,后者完全由虚荣心和活动构成,这一思路后来被尼采
           延续下来。 除了德法民族心理的比较,司汤达还广泛地对比了英法、意法间的民族性格。
           6. 从卢卡奇到朗西埃的左派学者着重强调于连出身的普遍意义。

           · 120·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