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社会》2021年第1期
P. 77

社会·2021·1

                化艺术创造中,或者在反对国外敌人的斗争中,汉族人民都起
                着卓越的主导作用,这是历史事实。 承认这种事实,对少数民
                族的权利没有丝毫影响,因为决定汉族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它
                的特权,而是它的先进的生产方式,是它的愈来愈发展的封建
                经济和文化。
               在 1981 年的座谈会上,白寿彝(1981:7)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汉族是
           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主体民族? ”这实际上是“主导作用”这个问题的另一
           种表达形式。
                    汉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主体民族, 这个提法对不对? 我说
                对。 为什么? 因为汉族在全国各民族中,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
                人数最多、生产水平和文化水平最高的民族。 ……汉族在全国
                各民族中, 始终成为我们国家的稳定力量。 没有这个民族不
                行。 ……中国历史几千年连续不断,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这
                个功劳,汉族应居第一位。 如果没有汉族,少数民族做不到这
                一点。 当然,我们说汉族是主体民族,并不是说少数民族无关
                紧要,并不是说这个老大哥可以欺侮兄弟、压迫兄弟。 绝不是
                这样。 我们说尊重汉族的历史地位, 这跟大汉族主义是两回
                事。
               1984 年,翁独健(1984:8)在《论中国民族史》一文中对这个问题给
           予了结论性的阐释:
                    在肯定各兄弟民族在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 贡 献的 同
                时,也应当承认汉族在历史上的主导作用。 说在历史上起主导
                作用,不是说某一民族拥有民族特权,而是说这一民族人数众
                多和生产方式先进,在历史上起的作用大于其他民族。
               以上引文显示, 两个时期的三位作者对汉族在中国史中处于什么
           位置这个问题的观点和阐释逻辑是相当一致的, 即在尊重民族平等原
           则的前提下,承认汉族在中国史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不同民族间
           地位和作用存在的差异是由它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所导致的,
           而社会发展阶段则由不同民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 这一叙事逻
           辑是新中国民族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相结合的最重要成果。
               (三)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以下几个问题关涉的都是民族史观的另一个核心理论议题, 即如


           · 70 ·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