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社会》2021年第1期
P. 76

重建“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叙事

                国’”这个题目被正式提出来,并且成为这次会议上最重要的议题。经过
                讨论,民族史学界明确了中国史与王朝史的辩证关系,确定了少数民族
                政权在中国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历史上的中国包含什么? 我们认为,不能把历史上的中国
                     与历代封建王朝划等号,更不能与汉族王朝划等号。 ……历史
                     上的中国不仅包括中原王朝, 而且也包括中原王朝以外的少
                     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各族人民在历史上曾活动过
                     的地区,都可以算是我国不同时期的疆域范围。 ……历史上的
                     疆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时代的发展
                     而发展的,这应该成为我们理解我国历史上疆域的总的原则。
                    (翁独健,1981:42-43)
                    从以上引文可以看出,关于历史上的“中国”之构成与边界的讨论,
                所关涉的实质问题其实是如何看待非汉民族在中国史中的位置, 而这
                正是本文所讨论的民族史观的核心理论议题之一。
                   (二)民族平等的原则与汉族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是否矛盾
                    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其实是一体两面的, 它所关涉的是汉族在
                中国史中的位置问题。 该问题也是翦伯赞在《关于处理中国史上的民族
                关系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反映了当时民族史学界普遍存在的顾虑:民
                族平等的原则与汉族在中国史上起主导作用 的史学 判 断 是 否 存 在 矛
                盾? 是不是“说汉族起了主导作用就会显得其他的民族处于从属的地
                位”?
                    对于这一顾虑,翦伯赞认为它不仅多余,而且有害,因为它导致了
               “有些中国史讲稿中把中国史上的各 民族和 汉 族不 分 轻 重平 行 叙述 ,
                好像中国的历史就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一幅百衲被”。 对此,他明确指
                出:“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享有的权利, 不是指各民族在历史上所起的
                作用,权利应该是平等的,作用是不可能平等的。 ”
                    而对于二者在表面上的矛盾,翦伯赞( 1979:10-11)则以历史唯物
                主义核心叙事之一的社会形态理论来予以化解。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是不均衡的,出现
                     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的部族或民族, 往往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
                     阶段,其中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 先进的部族或民族在历史
                     上起的作用大,落后的起的作用小。 ……不论在经济开发和文


                                                                          · 69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