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社会》2021年第1期
P. 21

社会·2021·1

           周公并未就国,所以也不是以诸侯身份应设之坛 墠。                        17  因此,这种设置
           的确有一种界限不清的特征。
               第二点值得关注的是,周公又“为坛于南方”,实为“四坛同 墠”。 有
           几点可作分析: 上引庙制规定均未说到在月祭或其他时间的祭祀中需
           要另为祭主单独设坛;至于坛的形制,是为“土堂”(马融语),“筑土为
           坛,必四面起堵,将如堂基然,故曰‘土堂’”(江声,《尚书集注音疏》卷
           三,转引自程元敏,2003:147);而宋代张九成的阐发颇有意味:“先除地
           以祛秽浊,后立坛以尊神明”(黄伦,《尚书精义》卷三十一)。 这种临时
           变通之法可以从仪式空间的角度加以分析: 在经过祭场除秽和身心净
           化后(“周公乃祓斋”,《史记·周本纪》),周公脱离了平地(“ 墠 ”),登上
           高处(“坛”),进入一个与先祖等高的四方封闭空间。 在它的上方没有
                            18
           屋盖,向天空敞开, 从而升入与三位先王交流的超凡世界。 如此才可
           以解释何以是由一位兼有祭司之责的“史”在旁边念诵祷文(“册祝”),
           而不是由周公亲自念诵,这意味着他已经进入先祖所在的神圣空间。 因
           此,他必须保持沉默,不能说话。
               然而,如果只是祈祷,那么,就像二公建议的,在镐京宗庙占卜也是
           可以的。 周公为什么选择在丰京,又不明告二公,大概还是与“替身”的
           身份有关。 虽然“替身”也是一般意义上的“替罪羊”,但不同于希腊城邦
           的被动“替罪羊”,也不同于商汤在告天时的自愿“替罪羊”。 周公主动代
           武王之身,不在宗庙中公开举行,“不欲令人知之”(曹元弼,2003:卷二
           十),恐怕更重要的还在于这个替身仪式带有一种隐秘交换的特点。
               在这一方面,不同论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集中于“自以为功”该如
           何解释。 伪孔传训“功”为“事”,即周公独自承任卜祷之事,参考《尔雅》
          《 诗经》等典籍关于“功”的注解,可以认为这个解释应当是对的(程元
           敏,2012:145-146)。不过,清华简本恰好缺少了这一句。值得注意的是,
           在《史记·周本纪》和《史记·鲁世家》中,“功”均作“质”。 清代学者始训
          《尚书·金 縢》之“功”为“质”,“质,当读如‘周郑交质’之‘质’”(江声),
           17. 周初封周公为诸侯,历来有二说:一为封于鲁,而周公令伯禽就国;一为封伯禽为 鲁
           公(或鲁侯),而周公为畿内之诸侯,食采邑于周(钱穆,2011:15-18)。
           18. 这种没有屋盖的设置显然是为了通达天地阴阳之气,或与神灵实现沟通。 这也马上
           会令人想起相反的设置,最典型者如胜国之社(即亡国之社)必 须覆以屋盖,“亡国之社
           盖 揜 之, 揜 其上而柴其下”(《公羊传》“哀公四 年”);“其屋 亡国之社,不得 上达也”(《 榖
           梁传》“哀公四年”);“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礼记·郊特牲》)。

           · 14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