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社会》2021年第1期
P. 134
“制造形象”:上访事件中的故事言说
基础上,本文提出“形象博弈”的分析机制,用来探讨互动双方如何同
时制造自身和对方的形象,从而形成博弈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采
取的是一种事实与解释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在强调用“制造”一词对形
象制造进行解释的同时,又尽可能详尽地阐述形象制造的事实缘由。
(二)“形象博弈”何以可能:上访的起源与中国官僚制的治
理悖论
应星(2001:330-331)在《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中展现了山阳乡的
移民与政府围绕上访而展开的长达 20 多年的博弈历史,还原了基层干
部和移民精英之间围绕形象制造展开的互动过程。 该书指出,政府对自
身形象的塑造与政府眼中的农民形象恰似硬币的两面, 它们共同言说
着“人民政府为人民,人民政府人民爱”的正当性;另一方面,上访者与
摆平者各自塑造的形象又有着某种程度的同构性, 它们都体现了一个
基本的逻辑,即中央和人民值得信赖,清官和不明真相者要争取,贪官
和坏人则要坚决打击。
这一形象博弈过程不仅是一种官民之间的斗争话术, 也折射出中
国国家治理的独特机制。 在应星( 2001:314、324)看来,1949 年后自上
而下建立的中国官僚体制面临着治理目标与治理手段不平衡的问题,
这使得科层的权力技术难以充分发育,进而形成自下而上的信访制度
以弥补权力技术的缺失。 因此,上访最初是国家应对权威体制与有效
治理间矛盾(周雪光,2011)的一种权力仪式和 动员 技术 ,它 在 总 体 性
社会中的边缘角色使其难以有效解决问题。 但在移民精英的动员下,
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随着国家对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稳定秩序
的不断强调和基层政权控制能力的逐渐弱化,上访不再被科层制推诿
拖延 , 反 而 日 益 演 变 为 高 层 政 府 关 切 的稳 定 问 题 (应 星 ,2001:332-
334)。 因此,无论是移民精英上访,还是基层政府“摆平”,这些行动都
必须建构在一套德性话语下,双方各自在上级政府面前制造有利的情
境化形象,从而形成博弈。 正是在上访与“摆平”的形象博弈下,移民通
过问题化技术展演自己的苦衷,基层政府则极力在前台维持良好的形
象,看似发育不良的国家机器被塑造出统一的形象,进而不断地再 生
产剧场国家权力支配的合法性。 因此,应星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形象
博弈”的理论意涵,反思了权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国家/社会”的二
分法。
·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