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3 - 《社会》2020年第6期
P. 243
社会·2020·6会·2020·6
社
的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上述这些乡村工业的实践体现了南开学派注重应用的学术理念,
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农村工业”知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通过实践加以
检验和印证,并通过一系列学术论文对“农村工业”逐步展开阐述,完善
21
了“农村工业”的知识体系。 !最后,南开学派还通过媒体不断地对其加
以“真理性”的宣扬和传播。
三、费孝通对“乡土工业”的知识生产
费孝通对于“农村工业”的认识应该是受到戴乐仁 22 的启发,戴氏
对“农村工业”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与费达生在江村从事的乡村工业实
践存在着某种契合,从而引发了费孝通的共鸣。 为此,他在《独立评论》
( 1933 年 10 月)和《大公报》(1934 年 5 月)上先后发表了《我们在农村
建设事业中的经验》和《复兴丝业的先声》两篇文章,阐述了在农村传统
手工业遭遇世界资本主义冲击的背景下, 兴办新的农村工业对维持农
民生计的重要性。
在中国学术界围绕“农村工业”这“第三条路”展开论争之时,费孝
通并没有介入其中。 因为经过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之后,费孝通发
现,知识分子无论如何宣称自己理论的合理性,无论如何动员农民开展
“社会试验”,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农民对“新的生活形式”是否接受,
农民的态度和选择才是最终合乎其现实生活的。 如果想当然地“以为工
业的发展一定有利于国家及人民”, 而没有相应完善的制度加以支撑,
那我们也将遭遇西方在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23 所以,任何一种针
对中国社会的新知识和新理论, 都需要到实地中去观察农民的反应和
选择,“虚心地在实地观察中累积我们的知识”。 24 早在 1933 年,费孝通
就已经确认了社会研究的这种基本原则。 25 所以,他并不会凭借自己所
21. 方显廷与南开学派同仁在乡村工业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成果主要发表在 《大公
报·经济周刊》第 1-227 期和《政治经济学报》第 1-5 卷中.
22. 即费孝通所说的“泰娄氏”,参见:费孝通. 1999.费孝通文集(第一卷)[M]. 北京:
群言出版社:110.
23. 费孝通.1999.费孝通文集(第一卷)[M]. 北京:群言出版社:240-241.
24. 费孝通.1999.费孝通文集(第一卷)[M]. 北京:群言出版社:244.
25. 费孝通.1999.费孝通文集(第一卷)[M]. 北京:群言出版社:119-120.
·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