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9 - 《社会》2020年第6期
P. 239
社
社会·2020·6会·2020·6
性质的大辩论, 这些论争和“探索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
1
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围绕“农村工业”的争论是众多论战中极具特
点又影响深远的一场讨论。 对于投身这场讨论的中国知识群体而言,思
想的交锋既是他们对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展开的一次全方位的反思与
解构, 也是对中国未来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进行的一次多维度的探索
与尝试, 同时更是认识中国社会现实与选择中国发展道路的一场知识
生产运动。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观认为,“行”是“知”的体现,是“知”的
价值实现方式,“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
2
行工夫本不可离”。 因此可以说,当时方显廷、费孝通等人对于“农村工
业”的理论探索同时也是关于中国社会的知识生产实践。
一、作为知识体系的“农村工业”
最早提出或倡导“农村工业”的学者到底是谁现在还难以确定,但
3
根据费孝通提供的线索来看, 燕京大学农村经济系的英籍教授戴乐仁
4
(J.B.Tayler)应该是较早提出“农村工业”的人之一。 !1928 年,戴乐仁在
《中国之农场与工厂》(Farm and Factory in China)一书中,就开始“为中
国小规模乡村工业反复辩护”。 5&&& 在他之后,晏阳初、乔启明、李景汉、陶
孟和、张世文、梁漱溟、韩稼夫等学者先后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关
于农村工业的见解, 并且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自己对发展农村工业的
支持态度。 1935 年 1 月,在中国知识界处于“以农立国”抑或“以工立
6
国”的争论之际,郑林庄提出可以走发展“农村工业”的“第三条路”。 !
1. 罗荣渠. 2008. 中国近百年来现代化思潮演变的反思(代序)[G] //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
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上册).罗荣渠,主编.合肥:黄山书社:2.
2. 王阳明. 2011. 传习录(下)[G] //王阳明全集. 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 上海古籍出
版社:137.
3. 费孝通在《我们在农村建设事业中的经验》一文中曾提到,戴乐仁(费孝通称之为泰娄氏)曾
大力提倡农村小副业,并将其看作未来农村机械化发展的坦途。
4. 也有学者直接就将戴乐仁确认为最早提出“农村工业”的人。 参见:熊亚平.2012.民国
农村工业化思想中的合作理念及其实践[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9-15.
5. 之后的 1934 年,戴乐仁在《农报》上又发表文章呼吁,“中国今日亟需兴办农村工业”。
参见:戴乐仁.1934.中国今日亟需兴办农村工业[J].农报(24)。 1936 年,在为张世文《定县
农村工业调查》一书作序时,戴乐仁再度表态支持中国农村工业的发展。 参见:戴乐仁.
1936.戴序[G]//定县农村工业调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0.
6. 郑林庄.1935.我们可走第三条路[J].独立评论(137).
·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