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社会》2020年第6期
P. 240

“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 110 周年”笔谈

                                               7
                                                                              8
                对此, 方显廷等人极力予以支持, !!而张培刚等人则坚决加以批驳。 !!
                由此,“农村工业”成为当时乡村研究领域内的一种重要思潮,同时,关
                于“农村工业”的知识生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这里的“知识生产”(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主要是指中国知识
                分子如何超越个体情怀而投身到现实社会之中的实践过程, 它着重关
                注的是近代以来在中西文化互动的格局下, 关于中国社会的诸般知识
                如何逐步形成,又如何通过各种载体不断加以传播,从而成为某种公众
                知 识 并 影 响 人 们 的 认 知 。 这 种 知 识 生 产 本 身 内 嵌 着 “真 理 性 宣 称 ”
                ( truth-claim)的特性,知识分子通过不断将其创建的理论知识加以“真
                理性”的宣称和传播,或推进某些社会实践去加以验证,并以其生产出
                来的知识参与到社会新知识的生产过程之中,进而建构并形成一套知识体
                    9
                系。 !!“农村工业”这一知识体系的生产,正是经过众多学者反复的辨析
                和争论才逐渐明晰化,并被学者们部分地认可和接受。
                    之所以选择方显廷与费孝通加以比较,是因为:( 1)二人都主张发展农村
                工业,但与其他“农村工业”倡导者不同的是,他们都进一步探索了实现
               “农村工业化”的具体途径;(2)他们都主张通过实地调查认识中国社会
                存在的问题,以确认“农村工业化”对于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意义;( 3)他
                们都注重通过农村工业的试验来验证自己理论主张的合理性;(4)方显
                廷、费孝通分别作为经济学南开学派                 10  和社会学燕京学派的代表人物,
                都专注于西方学术理论的本土化探索, 二人都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
                义上推进着“农村工业”的知识生产。 因此,在分析“农村工业”的知识
                生产时,方显廷与费孝通是无法绕开的。




                7. 参见:方显廷.1936.中国之工业化与乡村工业[N].大公报 5-20(11).
                8. 参见:张培刚.1935.第三条路走得通吗? [J].独立评论(138).
                9. 李友梅、耿敬.2020.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范式———以晏阳初和费孝通的实践为例[J].
                学术月刊(6):5-16.
                10. 何廉、方显廷、马寅初、刘大钧并称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他们所开 创的南 开学派以南
                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诸同仁为主体,依托留美学习的先进经济学理论体系,倡导发起经济
                学的本土化研究,通过对当时中国企业进行较大规模的体系化实地调查,运用中国企业
                的经济数据和发展事实对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加以验证。 这一经济学本土化尝试取得了
                一定成绩,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国经济学学派。 参见:李翠莲.2009.留美生与中国经
                济学[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92.

                                                                          · 233·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