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社会》2020年第6期
P. 245
社
社会·2020·6会·2020·6
切工业都分散到乡村中去”的意思,而是强调农民可以作为主体来决定
“乡土工业”的运作。
29
费孝通对于“乡土工业”的知识生产“并不是毫无事实根据的” ,而
是来自他对费达生在江苏农村 20 多年乡村建设实践的总结。 正是由于
这项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并为农民所接受, 农民才自愿加入了乡土工
业的合作组织。总而言之,农民的回应和选择是费孝通肯定“乡土工业”
发展并进而建构“乡土工业”知识的坚实基础。
四、知识生产的两种路向:有限统制与相配位育
方显廷和费孝通虽然各自拥有不同的学术背景与方法, 并按照不
同的路向进行着知识生产, 但他们都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国家未来的
命运结合在一起,自觉地投身到关于中国社会的知识生产中去,在探索
学科本土化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认识中国社会、 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
理论和实践方案。 虽然两人的知识生产实践走了不尽相同的路径,但他
们都强调要经过“实践性”的验证,即“在‘真理性宣称’之外又进行了
30
‘科学性’的加持”。 正如鲍曼所说,“在传统之外,在‘地方性’之外,不
存在衡量特殊性实践的标准”,所以,“对于各种知识体系的评判,也只
31
能来自于各种传统之‘内部’”。 因而,无论是源于西方学术理论的知识
还是基于中国社会生活的知识,只有通过“使其生效的实践”加以检验,
这种知识体系“才是有意义的”。 从知识生产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
方显廷是从经济学的效率视角出发, 循着有限统制的路向去实践其知
识生产;而费孝通则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沿着经济与生活相
位相育的路向去实践其知识生产。
循着西方经济学的效率视角, 方显廷主要分析和考察的是如何快
速实现工业化的问题, 即采用何种经济制度能够更有效率地推进中国
工业化的进程。 因而,他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实际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尤其是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占有。 方显廷发展“农业工业”的理论与观点
29. 费孝通.1999.费孝通文集(第四卷)[M]. 北京:群言出版社:185.
30. 李友梅、耿敬.2020.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范式———以晏阳初和费孝通的实践为例
[J]. 学术月刊(6):5-16.
31. 齐格蒙·鲍曼.2000.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M]. 洪涛,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5.
·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