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67

社会 · 2020 · 4

   魂而将其埋葬 , 触犯了城邦的法令 , 最终被处死 。 故事的结尾处 , 当占
   卜者告诉国王其决定冒犯了神意时 , 国王已经无法改变结局 , 安提戈涅
   已经死了 。 国王的儿子反对他的父亲 , 随即自杀 , 国王夫人听到儿子死
   讯后也自杀了 ( 索福克勒斯 , 2007 : 241-328 )。 这是一出彻底的悲剧 ,
   个人的爱与亲情 、 城邦的法 、 神意代表着三种不同的道德律令 ( 李猛 ,
   2001 : 67 )。 安提戈涅的悲剧性在于城邦法 、 神意和爱之间不可调解的
   对立 。 城邦法要求统治城邦内所有事物 , 这是法的内在要求 。 一方面
   城邦法以神意为最终的正当性来源 , 另一方面它也需要世俗的爱作为
   支撑 , 但在实践中城邦法却有可能走向后两者的对立面 。
       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与之从根本上不同 , 它更加强调的是自然的人
   伦世界向外推展 , 以形成整个社会与政治共同体 。 正如梁漱溟 ( 2005 :
   20 ) 先生所说 , 中国文化的要义在于 “ 融国家于社会人伦之中 , 纳政治于
   礼俗教化之中 , 而以道德统括文化 ”。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清代京剧 《 四
   郎探母 》 的为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 而且从元明时期杨四郎故事的诞生之
   始就贯穿其中 。 可以说 , 杨四郎故事的魅力正来源于这种根植于中国
   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伦的统一 、 情与理的统一 , 并最终集中呈现在探母
   回令的情节安排和人物行动之中 。
       ( 二 ) 回到杨四郎故事的起源
       《 四郎探母 》 这出戏脱胎于北宋时期麟州杨业 ( 即京剧 《 四郎探母 》
   中杨四郎的父亲 、 佘太君的丈夫 , 民间戏文一般称为 “ 杨继业 ”、“ 杨令
   公 ”) 祖孙三代抵抗契丹 、 防御西夏的真实历史 , 但四郎流落番邦 、 回营
   探母的故事和杨令公撞碑 、 杨五郎为僧 、 杨家十二寡妇征西等一样 , 在
   正史中并无记载 , 纯属后世话本 、 历史演义 、 评书 、 文人笔记等不断虚构
   演义 , 层累而成 。 也正因此 , 杨家将系列故事的形成和流传可以说真实
   反映了民间大众对于人伦 、 情理的朴实理解 , 对于家国 、 忠孝的一般认识 。
       翻检资料 ,“ 杨家将 ” 之名首次出现是在南宋末年的 《 烬馀录 》 中 , 元
   代杂剧中出现了 《 昊天塔孟良盗骨殖 》、《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 》 等剧目 , 其
   中 , 杨令公撞死李陵碑 、 五郎逃亡五台山 、 孟良盗杨业骨殖等情节逐渐
   演义出来 , 杨家将故事中的反派形象王钦若 、 谢金吾等的笔墨也逐渐增
   多 , 这为明代有关杨家将故事的两部专门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这两部小说分别名为 《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 》( 以下简称为 《 杨
   家府演义 》) 和 《 北宋志传 》( 即 《 杨家将演义 》)。 虽然鲁迅 ( 2017 : 163 ) 在


        ·
      6
    ·  0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