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71
社会 · 2020 · 4
回 ”( 熊大木 , 2018 : 158 )。 可见 , 萧后对其还有关爱 。 因此 , 小说中八王
爷会认同萧太后 “ 有德 ”。 杨四郎与萧太后之间并不纯然只有国与国之
间利益的冲突 ,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 。 忠义是人们的行动原
则 , 也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念 , 正说明政治与人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杨四郎对萧太后的 “ 忠 ”、“ 义 ” 鲜明地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所谓的
忠孝与具体人伦相关 , 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理性和正义 。 与其父兄一样 ,
杨四郎身上同样呈现出忠孝一体的特点 。 传统所谓的 “ 求忠臣必于孝
子之门 ”(《 后汉书 》)、“ 资于事父以事君 ”(《 礼记 · 大传 》), 表明人之忠
孝同出于一源 , 都基于对人伦世界的情义 。 杨四郎 “ 使番人不以延朗为
负义耳 ”, 表明即使是在两难的处境下他也不愿背信弃义 , 罔顾萧太后
的仁德 。 我们很难想象 , 一个不孝的人会如此看重自己的德行 , 一个对
老母亲眷没有深厚感情的人会坚守信义 。
明代小说中有关杨四郎的故事是圆满的 , 他以厚葬萧太后报了恩 ,
也带着琼娥公主回到大宋与家人相聚 。 政治与人伦并没有发生实质性
的冲突 。 而在清代诞生的京戏 《 四郎探母 》 因为也是大团圆结局 , 也就
是所谓的 “ 南北和 ”, 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有意淡化民族矛盾 , 提倡民族
融合 。 在清代少数民族统治的背景下 , 这种看法看似有一定道理 , 但实
际上 , 当我们把 《 四郎探母 》 放置在杨四郎故事的整体发展中 , 就可以发
现 , 它并未比明代两部小说中对民族矛盾的刻画淡化多少 。 同样是两
军对垒 、 形势紧迫之时 , 同样是对萧太后有感念 , 对公主有情谊 , 对母亲
有思念 , 只是 《 四郎探母 》 没有进一步刻画在未来的战争中杨四郎是否
会暗助宋军 。
如果说戏改体现的是现代政治对于人情的排斥 , 那么传统杨家将
故事的演化史就充分表明人情是政治的支撑 。 不论是对于个人善恶忠
奸的刻画 , 还是对于人伦关系中忠孝仁义的描写 , 都说明政治生态的构
建需要以人情的培育为前提 。
三 、 家庭与情义 :《 四郎探母 》 的戏剧文本分析
聚焦京剧 《 四郎探母 》, 人们为何长久以来接受并喜爱那个探母又
回令的四郎 ,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 四郎探母 》 中呈现出的政治与人情的
关系 , 如何理解其中各类人物的行动逻辑?回答这些问题要从两个角
度进入 : 一是剧中的杨四郎是怎样的人 , 他本人的行为和心理如何?这
·
6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