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66

传统中国社会的情理与人伦

   《 三关排宴 》。 随后 ,《 三关排宴 》 经历了 1959 年的整理改写 , 但仍旧被
   认为剧中人物缺乏明确的政治意识 , 除了佘太君的政治立场正确 , 包括
   为四郎求情的宋王 、 众臣 , 跪着迎接四郎归家的杨宗保等其他人物似乎
   还是只按照家庭伦理行事 ,“ 爱国主义和鞭挞叛徒还未成为政治正确的
   阵营中普遍的政治意识 ”( 张永峰 : 2013 )。 因此 , 1961 年赵树理经手对
   《 三关排宴 》 进行了系统改编 , 不仅删掉了杨宗保跪迎四郎 、 众臣金殿求
   情等情节 , 而且给予了萧太后 、 桃花公主等异族 , 杨排风 、 焦光普等小人
   物以普遍的政治意识 , 如萧太后在 《 忠孝节 》 中还担心四郎回宋后桃花
   公主没有依靠 , 而赵树理改编本中萧太后就只考虑国家利害关系而阻
   止桃花公主随四郎返宋 ;《 忠孝节 》 中的桃花公主因为从夫不得而摔子
   自尽 , 赵本中桃花公主之死却是因为看透了杨四郎的虚伪 , 就连杨家的

   家仆杨排风也说 :“ 全家人禀忠心扬眉昂首 , 你算个什么人混在里头 。
   手下人也不愿把你 ( 杨四郎 ) 侍候 , 对外人又不便让你出头 。”( 赵树理 ,
   1980 : 1183 )
       我们不能不注意到 ,《 忠孝节 》 的几次改编与 《 四郎探母 》 的多次被
   批判和禁演一样 , 都发生在现代中国一些具有特定政治意义的时期 。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戏剧改革还是 “ 反右 ” 时期的戏剧讨论 , 都在
   大力宣扬爱国主义 , 力图打破 “ 家国同构 ” 的国家形态 , 积极建构新的主
   权国家 , 以塑造新的人民 。 在如果不是 “ 秉公 ” 则是 “ 徇私 ” 的逻辑下 , 必
   然很难理解佘太君不杀四郎反而让他归辽的举动 。 正是在城邦与家
   庭 、 法理与人情 、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对立的逻辑下 , 传统的四郎探
   母戏不断被改编 , 从最开始表现传统人伦社会的忠孝观念 , 到后来以政
   治意识为主 , 仍保留忠孝观念 , 到最后完全以政治意识为纲 。 在这个过
   程中 , 个人与政治之间再也没有具体的人伦关系和伦理作为中间结构 ,
   传统政治的基础完全被颠覆 。 在人伦之外去寻求政治的基础 , 因此戏
   改需要诉诸个人强烈的爱国主义 。
       家国对立的语境和思维对中国人而言是现代的 , 在西方则有其久
   远的根源 。 在希腊悲剧 《 安提戈涅 》 中就体现出爱与正义 、 亲情与城邦
   的对立 。 在悲剧 《 安提戈涅 》 中 , 安提戈涅是俄狄浦斯的女儿 、 忒拜王的
   儿媳 。 她的两个哥哥 , 一个为了保护城邦而死 , 另一个则是杀死英雄的
   凶手 。 忒拜王克里昂依据城邦法下令为英雄举行隆重的葬礼 , 而让另
   一个暴尸街头 , 禁止任何人将其埋葬 。 安提戈涅不忍兄长死后成为孤


                                                               ·
                                                            5
                                                           · 9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