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社会》2020年第3期
P. 70

“ 祭祀不祈 ” 与 “ 内尽己心 ”: 以祭礼中的 “ 鬼神 ” 为例论儒家思想的 “ 理性主义 ”

   想演进所经历的第一个重要事件 。《 尚书 · 周书 · 吕刑 》 记载 :“( 帝 ) 乃
   命重 、 黎 , 绝地天通 , 罔有降格 ”( 孔颖达 , 2015 : 775 ), 大体意思是说帝命
   令手下的官员重和黎 , 断绝天神与地上的民众之间的交通往来 , 天神不
   能 “ 降 ” 地 , 地民不能 “ 格 ” 神 , 不能知鬼神之情状 (“ 罔有降格 ”)。 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 , 这里的 “ 天 ”, 不仅包括了至高的天 , 也包括 “ 鬼神 ”, 对于地
   上的民来说 , 这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 对此下文还会讨论 。
       张光直 、 李零 、 余英时 、 陈来等学者都认为 ,“ 绝地天通 ” 的实质是当
   时的统治者进行的宗教改革 , 改革的目的和结果在于否定民间自通天
   神 , 使沟通神灵的权力由官家独占 ( 张光直 , 1990 : 139-140 ; 李零 ,
   2015 : 8-15 ; 余英时 , 2014 : 67-71 ; 陈来 , 2017 : 18-25 )。 这也就意味
   着 ,“ 绝地天通 ” 非但没有否认 “ 天 ” 或 “ 鬼神 ”, 反而极肯定其崇高的地位
   与能力 , 以至于统治阶层需要将其垄断 。
       不过 , 对于 “ 绝地天通 ” 之后思想演进的走向 , 学界意见并不一致 。
   例如张光直 ( 1990 : 139-140 ) 就认为 , 统治者通过垄断沟通神灵的权力
   来分配劳动力与自然资源 , 也正因此 , 社会财富的创造与集中始终没有
   依靠生产技术与贸易革新 ( 进而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 ) 的手段 , 而主要
   仰赖于通过 “ 政治程序 ” 对生产劳动力 ( 人与人的关系 ) 的控制 。 因此 ,
   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本质性的变化 。 由此 , 对天和鬼神的信仰也持续
   存在于古代文明演进的过程中 。 8
       陈来的观点与张光直不同 。 陈来 ( 2017 : 18-25 , 44 ) 认为 ,“ 绝地天
   通 ” 的意义 , 一方面在于官家独占沟通天和天神的权力 , 另一方面也使
   大部分 “ 巫 ” 职官化 , 被禁止与神灵交流 , 成为掌握着卜筮之术 、 天文历
   法等 “ 专门学问 ” 的技术官僚 。 这些专门技术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经历
   了 “ 经验化 ” 的过程 , 例如卜筮 。 卜筮原本是表达神示的手段 , 倘有天降
   的灾祸或人群的行动等 , 常需要巫进行卜筮 , 卜筮的结果就是神灵预示
   吉凶的征兆 。 商周时期 , 作为卜筮之书的 《 易 》 逐渐形成完备 , 将种种卜
   筮的结果 (“ 卦象 ”) 进行类型化与形式化 , 使卜筮的结果只依靠已经经
   验化的 《 易 》 的文本便可以得到解释 , 不复需要与神灵进行沟通 ( 陈来 ,
   2017 : 79-85 )。 这种 “ 经验化 ”, 相应地也造成 “ 巫 ” 这一群体的更迭 , 李


   8. 张光直 ( 1990 : 134-141 ) 认为 , 古代中国的文明发展史始终受到巫术性质的 “ 萨满式的宇
   宙观 ” 的支配与型塑 。 在萨满宇宙中 , 从天到地 、 从人类到禽兽 、 从文化到自然 , 都是一体而互
   相联系的 。 李零 ( 2015 : 9 ) 将之概括为 “ 民神杂糅 ” 式的宇宙本体论 。


                                                               ·
                                                            6
                                                           · 3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