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社会》2020年第3期
P. 212
道德之债 : 莫斯对印欧人礼物的研究
用作施舍 ”( 毗耶娑 , 2005 : 13.65 )。 在作为牺牲时 , 牛是将神与人连接
起来的媒介 , 接受献祭的是天界诸神 , 而转变成布施之后 , 还有谁比婆
罗门 ——— 人间之神 ——— 更适于作为布施的接受者呢?布施牛有着严格
的仪式规定 , 施牛者要三天三夜以牛的分泌物 、 牛粪和牛尿为生 , 还有
一夜要和牛睡在一起 ,“ 使自己和牛在灵魂上相互结合 , 而涤除了他过
去的罪过 ”( 毗耶娑 , 2005 : 13.75 ; 莫斯 , 2016 : 103 )。 当他交付牛时 , 要
对牛说 :“ 愿牛群为我涤除罪过!愿有太阳和月亮之性的牛群将我带上
去往天国之路!…… 施舍之后 , 我将一无所有 。 我通过自己的行动使
我的肉体得了解脱 …… 今天 , 我变得和你们一样了 , 施舍了你们 , 我也
就同时施舍了我自己 。”( 毗耶娑 , 2005 : 13.75 ; 莫斯 , 2016 : 103 ) 此时 , 接
受牛的婆罗门也要对牛说 :“ 在精神上转交 , 在精神上接受 , 让我们两人
相互荣耀 , 您这有日月之形者 。”( 莫斯 , 2016 : 103 ) 11 这里明显存在一个
将施牛的国王 、 牛和接受牛的婆罗门结合成一个整体的仪式意涵 , 而这
个意涵在莫斯对印度献祭牛仪式的研究中也曾被清晰地呈现出来 ( 莫
斯 、 于贝尔 , 2007 : 195-196 ), 只不过在献祭仪式当中 , 是国王 、 牛和神
灵在牛的身体里面合一而已 。 即使在牛已经不再用于献祭之后 , 献祭
仪式中仍旧要把酥油扔进祭火里 。 所以 , 布施牛和布施土地 , 在功德积
累和三世因果说上并没有什么差异 , 但在象征意义上却存在着明显的
区别 , 布施牛是通过象征正法的牛在献祭的逻辑里面来连接神与人 , 净
化是通过献祭的方式实现的 。
除了布施之物以外 , 布施的动机也是印度赠礼中最关键的因素之
一 , 不合正法的馈赠动机对于婆罗门来说也是危险的 。 莫斯再次用 《 摩
诃婆罗多 》 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 有七位仙人一同坚持苦行 , 漫游大
地 ,“ 希望通过瑜伽冥思到达永恒的梵天世界 …… 正在此时 , 天下大旱
…… 在此之前 , 尸毗王之子曾经举行过一次祭祀 。 作为祭主 , 他将自己
的儿子赠予了为他主持仪式的祭司 , 以为报酬 …… 饥馑到来以后 , 这个
短命的儿子不幸饿毙 …… 这些显赫无比的仙人看着已经死去的祭主之
子 , 饥不择食 , 开始用一只大釜烹煮他的身体 ”( 毗耶娑 , 2005 : 13.94 ; 莫
斯 , 2016 : 104 )。 虽然在饥荒时食人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 但毕竟这是
11. 《 摩诃婆罗多 》 的中译本为 :“ 你们脱离的主人 , 现在已属于我 , 你们犹如天空中的月亮 , 闪
着耀眼的光芒 ”( 毗耶娑 , 2005 : 13.75 )。
5
2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