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社会》2020年第3期
P. 170
自由心证制度的本土实践
设法解决问题 。 对比环保法庭在 2009 年和 2011 年受理的两起大气污
染案件 , 我们不难发现 , 与后一个案件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不同 , 前一
个案件受到的外界关注相对有限 ; 与之相应 , 法庭在前一个案件中没有
采取费时费力的 “ 大调解 ”, 而是走了完全正常的案件审理流程 。 在现
行司法制度下 , 法官会因故意无视证据等承担违法审判的责任 。 因此 ,
只要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看上去是充分考虑证据的 , 法官就不会在当事
人上诉后被追究 “ 错案责任 ”; 同时 , 由于实质上维持了行政决定 , 法官
又小心避免了引起当地政府的不满 。 换句话说 , 自由心证过程中的表
演成分是法官在正式的审级制度和非正式的司法责任制度的双重约束
下 , 不得已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
至此 , 我们的分析更接近法律社会学中 “ 利益论 ” 的视角 , 法官在正
式的案件上诉制度和非正式的司法责任制度的 “ 双轨制 ” 下 , 寻找对自
己而言最安全的办案方式 。 自由心证过程中的表演成分是法官一方面
要在表面上符合司法程序 , 一方面又要在结果上考虑行政机关意志的结
果 。 但是 , 这并不代表 “ 理念论 ” 的思路是错的 。 首先 , 改革开放后的中
国为什么在建立与西方国家类似的民事诉讼程序的同时保留了与西方
不同的法官问责制度?这些制度因什么样的目的建立?其次 , 在具体的
情境中 , 法官如何赋予自己的行为一些正面的意义?人作为 “ 悬在由他
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 ” 中的动物 ( 犌犲犲狉狋狕 , 1973 : 5 ), 即便是策略性的自
利行为 , 往往也需要建构起相应的一套叙事 。 本文继续分析围绕环保法
庭的叙事 , 试图从中找出法官行为背后的理念性因素 。
四 、 依法治国和治国理政的 “ 二重奏 ”
2010 年 7 月 , 在环保法庭成立两年有余 、 工作初见成效之际 , 犡犡 省
法院院长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 :
多年来 , 我们仅注意从政策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 没有把
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到应有地位予以重视
…… 从司法保护和诉讼的层面 , 即从法律保护层面去研究怎样
实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 以及保护的方法问题 , 是将党
的政策转化为法律的生动实践 , 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生
动实践 , 是实现我党治国理政模式转变的生动实践 。 43
43. 参见 《 犡犡 市法院环境资源司法保护资料汇编 ( 2007 — 2017 年 )》 第 182 页 。
3
1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