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社会》2020年第2期
P. 183
社会 · 2020 · 2
不能发挥作用 。 正如拉蒙特和拉鲁 ( 犔犪犿狅狀狋犪狀犱犔犪狉犲犪狌 , 1988 ) 指出
的 , 文化资本的精髓是社会排斥可以通过合法化的文化符号展开 , 从而
避免把它从嵌入其中的微观政治框架中抽离出来 。
三 、 中国的家长主义 : 资源激活 、 能力塑造与责任伦理
家长参与是全球范围内家长主义浪潮的反应 , 这一趋势首先在西
方发达国家显现 。 布朗 ( 犅狉狅狑狀 , 1990 ) 基于 20 世纪晚期英国教育政策
的走向提出了家长主义这一说法 。 他认为 , 英国教育存在三次浪潮 : 第
一次浪潮是 19 世纪后期大众教育的兴起 , 旨在为社会底层提供基础的
) 的意识形态 , 教育组
信息与知识 ; 第二次浪潮是能力主义 ( 犿犲狉犻狋狅犮狉犪犮 狔
织原则开始从出身转向天资 、 能力等后致性因素 ; 第三次浪潮则是家长
主义的意识形态 。 由于出现教育危机 , 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开始主导
教育组织的运作 : 一方面 , 位于中心的国家开始有力地控制学校课程 ;
另一方面 , 又强调家长可以自由择校 , 教育责任由此巧妙地滑向孩子和
家长自身 。 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 , 家长成为教育运作的核心 。 这既为
学生发展强化了家长能量 , 又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构成严重挑战 。
布朗的研究备受关注 , 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者讨论了家长主义的
具体表现 。 它出现在英国 、 美国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后续研究和新闻观
察显示 , 芬兰 、 法国 、 比利时 、 巴西 、 澳大利亚 、 新加坡 、 津巴布韦 、 日本也
出现类似情况 ( 犇犲犠犻犲犾犲犪狀犱犈犱 犵 犲狉狋狅狀 , 2016 )。 这说明家长主义具有全
球化趋势 。 布朗主要用家长主义讨论教育政策层面的学校选择问题 ,
拉鲁 ( 犔犪狉犲犪狌 , 2011 ) 则细致描绘了中产阶级全面细致的协作培养 。
2016 年 , 有学者 ( 犇犲犠犻犲犾犲犪狀犱犈犱 犵 犲狉狋狅狀 , 2016 ) 力图扩展这一概念的含
义 , 将布朗与拉鲁的观点结合起来 , 既纳入家长在自由市场中的教育消
费所展现出的社会与政治逻辑 , 又纳入以企业化方式对儿童发展和教
育生涯进行细致管理的教养逻辑 。 在这一背景下 , 择校 、 教养方式 、 密
集母职 ( 犎犪 狔 狊 , 1996 : 狓 )、 家校关系 、 影子教育等备受社会关注的议题方
有可能紧密结合 , 对教育不平等产生深远影响 。
中国的家长主义既具有全球化特征 , 又需要放在中国特定的社会
文化体制中理解 。 就此而言 , 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背景 : 一是国家对学
校教育内容的统一规划 , 课程 、 教学 、 评估都在国家统一管控下展开 。
二是教育资源的城乡分割与城市教育中的学区房制度 。 在公立学校资
6
1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