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社会》2020年第2期
P. 179

社会 · 2020 · 2

   从而有望打开学校的黑箱 ( 犓犪狉犪犫犲犾犪狀犱犎犪犾狊犲 狔 1977 : 60 )。 那么 , 中国
                                             ,
   城市中的家长参与具有何种特征?不同群体之间存在何种分化?这是
   本文力图回答的问题 。
       本文采用民族志方法 , 在一个经济发达省份的 犑 市 犢 区的两所公
   办初中的两个班级展开调查 。 从生源 、 升学 、 学区 、 办学历程上看 , 一所
   为底层学校 ( 以外来务工子弟为主的 犔犎 初中流星班 ), 一所为中等层
   次学校 ( 以城市子弟为主的 犢犓 初中飞扬班 )。 跟班调查自 2016 年初
   一下学期开始直至初三毕业 , 主要包括每周两个下午进入班级听课 , 对
   两个班级的任课教师 、 学生 、 家长和教育管理者进行访谈 , 对学生 犙犙
   群 、 班级家长群 、“ 成长足迹 ” 等文本资料进行收集 。 另外 , 研究还对 犢
   区 24 所中小学的 1 位校领导和 2 ~ 3 位骨干教师进行了访谈 。 3 调查内
   容涉及不同群体子弟的教育经历 , 家长参与是其中一个部分 。
       二 、 家长参与的研究路径


       家长参与需放到社会变迁的历程中来理解 。 传统社会的教育主要
   通过家庭完成 , 面向一般民众的正规教育体制发育有限 。 近代社会 , 儿
   童教育的职责不断由家庭向学校转移 , 正规教育体制对儿童施加的影
   响越来越强 ( 涂尔干 , 2006 : 57 )。 当前 , 学校 、 家庭乃至社区之间的关联
   又进一步被强化 ( 爱普斯坦等 , 2012 : 3 )。 不仅如此 , 家庭教养这一私人
   生活领域也不断被学校教育的导向所改造 ( 犈犱狑犪狉犱狊犪狀犱犠犪狉犻狀 ,
   1999 ), 整个社会的学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 犐犾犾犻犮犺 , 1973 : 10 )。 在这一
   背景下 , 人们不仅着眼于家庭或学校对儿童的独立影响 , 而且探索如何
   改善家校关系 ( 萨哈 , 2011 : 6 )。 总之 , 教育经历了从家庭转向学校 , 再
   到强化家校合作的发展轨迹 。
       当前 , 西方的家长参与研究主要有两条进路 : 第一 , 如何有效推动
   家长参与?教育学的进路偏重家校合作理念的倡导 、 家长参与方案的
   设计以及检验其实际效用 。 苏霍姆林斯基 ( 1984 : 539-540 ) 指出 , 教育
   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 否则学校的教学和教育
   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 由此 , 家校合作共育的理念得



   3. 流星般和飞扬班的跟班调查工作由笔者独立完成 , 有助于不同来源资料的相互印证 ; 24 所
   中小学的访谈由笔者和 4 位社会学硕士生共同完成 。


       2
      1
    ·  7 ·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