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社会》2020年第2期
P. 180
激活优势 : 家长主义浪潮下家长参与的群体差异
到普遍认可 。 爱普斯坦 ( 2012 : 10 ) 提出的交叠影响域理论 ( 狅狏犲狉犾犪 狆狆 犻狀 犵
狊 狆 犺犲狉犲狊狅犳犻狀犳犾狌犲狀犮犲 ) 主张关注家庭 、 学校和社区的交叠影响 , 成为这一
进路的典范 。 爱普斯坦总结了六种主要的参与类型 : 当好家长 、 家庭与
学校相互交流 、 在家学习 、 志愿服务 、 参与学校决策 、 社区协作 。 在检验
家长参与的实际效用上 , 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核心问题 。 谢尔
顿 ( 犛狋犲狏犲狀犛犺犲犾犱狅狀 )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 , 有效的学校 、 家庭 、
社区伙伴关系可以影响一系列重要的学习结果 , 但也不应当过多期待
在每个年级都能影响学生成就 ( 爱普斯坦等 , 2012 : 45 )。 为探究联结学
校 、 社区 、 家庭项目的实施效果 , 研究者纳入了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层
次的学生 , 并进一步研究家庭搬迁 、 学生升级等变动的影响 , 社区的联
结作用 , 学生在其中的角色等议题 ( 哈里楠 , 2004 : 375-389 )。 家长参
与作为全球性现象 , 纳入国际比较视野非常必要 。 为此 , 德朗德
( 犇犲狊犾犪狀犱犲狊 , 2009犪 , 2009犫 ) 汇编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长参与实践 。
总体上看 , 这一研究路径通过勾连教育理念 、 方案设计与效果检验 , 致
力于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推动家长参与 。
第二 , 家长参与的社会阶级差异 。 社会学的进路强调家长参与本
身并无优劣之分 , 而某一时期盛行的家长参与方式也是社会性地建构
起来的 。 拉鲁的研究是其中的典范 。 拉鲁 ( 犔犪狉犲犪狌 , 1987 ) 认为 , 关于家
长参与水平的解释主要有三种 : 一是贫困文化的视角 , 认为工人阶级认
识不到教育的价值 ; 二是制度歧视的视角 , 认为学校的歧视使社会底层
感到不受欢迎 ; 三是文化资本的视角 , 认为学校的标准并非中立的 , 优
势阶级更容易适应学校的社会与文化模式 。 基于第三种视角 , 拉鲁
( 2014 : 190 ) 通过对位于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社区的小学的民族志研
究 , 认为社会阶级对家校关系有着决定性影响 。 拉鲁等还基于对 88 位
三年级 、 四年级孩子及其家庭的访谈和观察 ,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比较了
家长网络 ( 犪狉犲狀狋狀犲狋狑狅狉犽狊 ) 的差异 。 与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相比 , 中
狆
产阶级家长会形成同质家长的聚合 , 在应对学校问题时更有能力展开
集体行动 ( 犎狅狉狏犪狋 , 犲狋犪犾. , 2003 )。 但是 , 由于中上阶级家长与学校管
理人员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 紧密的家校关系也会带来冲突 ( 犔犪狉犲犪狌
犪狀犱犕狌狅狕 , 2012 )。 拉鲁的研究强调 , 家长参与使得阶级优势被激活 ,
)(
从而得以维持 “ 看不见 ” 的不平等 ( 犻狀狏犻狊犻犫犾犲犻狀犲 狇 狌犪犾犻狋 狔 犔犪狉犲犪狌 , 2002 )。
雷伊 ( 犚犲犪 狔 1998 ) 同样采取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比较的方式 , 但将研
,
3
1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