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社会》2020年第2期
P. 182

激活优势 : 家长主义浪潮下家长参与的群体差异

   ( 2014 ) 用比较灵活的框架处理阶级结构问题 , 考察了中产阶级和劳工
   阶级家长教养方式的差异 , 提出了做父母同时也是做阶级的划界过程 。
   吴莹 、 张艳宁 ( 2016 ) 则以 “ 玩耍 ” 为例 , 比较中产阶层和农民工的家庭教
   育观念 。 定量方法有助于呈现家长参与的总体状况 : 吴重涵等 ( 2017 )
   利用 “ 江西省家校合作大样本追踪调查 ” 数据 , 考察了家长参与的阶层
   差异 ; 安桂清 、 杨洋 ( 2018 ) 探究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家长参与对
   学生学业成就所产生影响的差异 。 除此之外 , 还有研究重点关注家庭
   教养方式的阶层差异 ( 洪岩璧 、 赵延东 , 2014 ; 黄超 , 2018 ; 田丰 、 静永超 ,
   2018 )。 在家长广泛介入学校教育的背景下 , 不同阶层的分化逐渐成为
   关注焦点 。
       有关家长参与实践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明析中西之间的差异 , 从而
   把握中国家长参与的特别之处 。 就此而言 , 爱普斯坦的家庭 、 学校 、 社
   区交叠影响的理论模式预设了三种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可以相互协调发
   挥作用 , 而中国的家长参与政策却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推动过程 。
   有关家长参与阶层差异的研究启发我们可以基于不同群体展开比较研
   究 。 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急剧转型 , 家长参与逐渐成为国家政策规划
   的宏大议题 , 它是正在崛起的 “ 影子教育 ” 时时注视的对象 , 也是普通民
   众的日常关切 , 而这三个层面也正在相互渗透 。 这一进程既显示了全
   球范围内家长主义的共同特征 , 也在中国教育的绩效主义与激烈竞争
   的背景下表现出独特之处 。 城市学校中越来越普遍的家长参与现象既
   是当代中国阶层分化的一个效应 , 也是透视这一进程的重要窗口 。 我
   们通常习惯于考察彼此割裂的两个方面 , 要么关注家庭 , 要么关注学
   校 , 而家校关系有时会被作为不太重要的教育管理现象看待 。 然而 , 当
   前中国家校之间的空间正在被学校 、 家庭 、 市场的力量迅速填补 。 为
   此 , 我们需要从教育情势整体转变的视角 , 在特定个案中考察不同阶层
   的应对方式 , 从而提供一种迈向社会全体的可能的解释 ( 渠敬东 ,
   2019 )。
       学校教育过程应当成为再生产理论分析的焦点 ( 犅犲狉狀狊狋犲犻狀 , 2000 :
   4 ), 家长参与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 有助于强化既有的阶层优势 ( 沈洪成 ,
   2020 )。 具体说来 , 本文关注社会阶层优势在家长参与中是如何被激活
   的 。 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作为资产 , 犹如排列在钢琴上的琴键 , 只有掌
   握系统的弹奏方法才能演奏出旋律 。 这些琴键没有被手指 “ 激活 ”, 就


                                                             5
                                                            1
                                                          · 7  ·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