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社会》2020年第2期
P. 109
社会 · 2020 · 2
的价值都依赖于主体快乐与痛苦的反应 。 诸如爱 、 道德等价值对他来
说仅仅因可以减少痛苦才有意义 , 它们本身对于灵魂完善所具有的独
立意义被全然抹杀 , 艺术所带来的主客融合在叔本华眼里也只是一种
暂时逃离意志的虚假幸福 。 进而 , 叔本华否认了个性的形而上存在 , 宣
称所有的个体差异都是现象 , 他们具有同一个存在本质 , 因而 “ 人格 ” 概
念在叔本华的学说里几乎不存在 ( 西美尔 , 2006 : 160 , 2009 : 44-45 )。
以上几点都是齐美尔着力批判的 , 齐美尔的 “ 生命 ” 是世界原初的统一 ,
生命固然像意志一样奔流不息 , 但是在生命表现为形式并摧毁既有形
式的过程中并不存在与意志论相伴随的幸福论色彩 。 而且 , 齐美尔强
调存在某些 “ 客观价值 ”, 它们独立于人的苦乐反应 , 只因自身的存在本
身具有意义 。 更重要的是 , 个性是齐美尔的基本出发点 。 他认为 ,“ 恰
恰在个人最完整的独立存在 、 最牢固的自我基础 、 最具个性的固有价值
的前提下 , 才会在行为和关系 、 感觉和奉献中产生两人之间最丰富和最
深刻的道德价值 ”( 西美尔 , 2009 : 121 )。 叔本华拒绝正面价值 、 拒绝个
性的形而上实存 、 拒绝发展维度 。 在齐美尔看来 , 这一切都是叔本华为
了维持自己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体系而趋于片面的结果 , 因为对任何一
种要素的承认 , 都有可能导致乐观主义的转向 。 叔本华把众多和单一
看成了非此即彼的关系 , 为了实现本质在意志上的统一 , 个性就不能真
正存在 ; 现象既然众多 , 本质就必须是单一的 。 但齐美尔认为 , 众多和
单一 、 对立和统一可以并存 , 本质既可以是众多的 , 也可以是统一的 。
“ 真正的道德高度似乎是 , 人的关系包含完整的二元性同时也包含着完
整的统一性 ……”( 西美尔 , 2009 : 121 ), 后来齐美尔将生命的存在视为
形式与生命二元对立中的统一 , 既承认个性的众多 , 又承认个性在生命
中的统一 。
简言之 , 身处货币经济中的现代人被困于漫长的 “ 手段 — 目的 ” 链
条之中 , 他们对终极目的的渴望仿佛永远无法满足 。 叔本华的哲学正
是对这种境况的真实写照 : 意志无止境地追求 , 永远不满足 , 个别意愿
达成带来的短暂满足很快就会被新的匮乏感取代 , 意志绝对不可能在
个别目标的实现中获得持久的满足 ; 存在成了绝对的痛苦 , 彻底的救赎
意味着完全地否定生命 ( 西美尔 , 2009 : 4-6 )。 而与叔本华相对 , 尼采
却 “ 从进化思想创造了全新的生命概念 : 生命从其自身出发 , 从其最本
己 、 最内在的本质看是上升 、 增多 , 是周围世界力量向着主体日益加强
2
· 0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