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社会》2020年第2期
P. 112
生命与伦理 : 齐美尔生命哲学基础上的个体法则
关系 , 它是个体充分发展的前提 。 歌德曾经说过 ,‘ 如果我们自己是一
个整体 , 那么我们和别人也是一个整体 ’, 他对我们生命和世界的统一
感不能接受个体的充分发展最终与其他人的发展相互矛盾 。 相反 , 一
个人在实现整体存在的意义上得到的深刻幸福也会促进社会环境的同
样发展 , 正是这一社会环境构成了他们的特定世界 ”( 犛犻犿犿犲犾 , 2007犪 :
181-182 )。“ 按照歌德的思想 , 人类存在需要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动
力和潜力 , 以便实现整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 因为存在和价值不是
分开的 ———‘ 让你的存在成为你愉悦的源泉 ’——— 所以对存在的最大发
展必然包含着价值的最大发展 。”( 犛犻犿犿犲犾 , 2007犪 : 183 ) 可见 , 歌德超越
了狭隘的道德观 , 他眼里的道德意指对个体内在自然的充分展现 , 从而
实现存在与价值的最大发展 ; 鉴于个体与社会的原初统一 , 个体的发展
也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 需要强调的是 , 歌德的个体内在自然其本质
与外在自然一样都是生命 。
齐美尔从歌德 、 叔本华和尼采的学说中看到了 “ 生命 ” 的重要性 , 并
以之作为批判康德机械思维的出发点 。 在 “ 生命 ” 概念的广度上 , 齐美
尔继承了歌德和叔本华的视野 , 将整个世界都纳入生命的统一体中来
解释 ; 在对生命内涵的理解上 , 齐美尔更多地接受了歌德的思想 , 一直
将青年歌德视为整全人格的标杆以及对世界统一性有直觉领悟力的天
才 。 生命是原初的统一 , 起初并不存在主体与客体 、 事实与价值的二元
分裂 , 生命的流动始终存在于形式与生命的内在冲突之中 , 伦理上的应
该内在于个体生命自身 , 并不需要去生命之外的彼岸寻求 。 但对个性
绝对存在的认可促使齐美尔进一步延伸了歌德 、 尼采的主题 , 他批判中
年以后的歌德过于强调自然的首要性而使其原本崇尚的个性几乎弱化
为自然普遍性的表达 ( 犛犻犿犿犲犾 , 2005 : 88 、 158 )。 齐美尔肯定个性的绝
对性 , 且他的思想多了一分尼采式的贵族主义色彩 。 他认为只有少数
像歌德 、 叔本华 、 尼采式的天才才有领悟世界原初统一的天赋 , 并能在
充分的自我发展中促进社会的完善 ; 而歌德的 “ 反贵族主义的立场认为
所有人有近乎相等的价值 , 它在人们真实自我的元素中发现了彼此之
间的类似 ”( 犛犻犿犿犲犾 , 2007犪 : 180 )。 不过 , 齐美尔摒弃了尼采高尚道德
学说中残存的目的论倾向 , 不把生命的至高发展作为律令式的规定来
要求人 , 而是把生命源泉本身放在至高的位置 ( 犛犻犿犿犲犾 , 2010 : 107 )。
摆脱了目的论也就摆脱了建基于此的各种带有幸福论色彩的论调 , 如
5
1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