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社会》2020年第1期
P. 118
明清以来的市镇 :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因缘
2007 : 170-171 )。 行会通过 “ 师徒制 ” 进行从业人员的再生产 , 并通过
对守护神 、 创建人或祖师的祭祀维持凝聚力 。 在传统经济形态下 , 行会
在限制同行恶性竞争 、 保持行业垄断地位 、 抵制官吏从中渔利等方面起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并适度地参与一些当地的社会管理 ( 格拉斯 , 2000 )。
最后 , 市镇还具有 “ 兼收并蓄 ” 的特点 。 同族 、 同乡和同业组织固然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 但反过来也可以说它们都具有 “ 排外性 ”。 处于上
述社会结构之外的人 , 也不全是像阿 犙 一样的流浪者 , 有一些特定的
组织会吸纳他们 , 这些组织就是 “ 秘密会社 ”。 比如 , 在长江上游地区 ,
“ 袍哥 ”( 也被称作 “ 哥老会 ”) 就存在于各个层级的市镇当中 , 他们有严
密的组织 , 分为不同的分支 、 派别和帮别 , 这些不同的 “ 山堂 ” 内部还各
有等级和帮规 。“ 哥老会 ” 无孔不入 ,“ 绅商学界 、 在官人役 , 以及劳动苦
力群 、 不逞之徒 , 莫不有之 ”。 另外还有所谓的 “ 噜 ”, 其成员主要是外
省入川的流民和本地的无业游民 , 主要以打家劫舍为业 , 并且经常光顾
各地市场 ( 施坚雅 , 1998 : 47-48 ; 王笛 , 2018 : 439-451 )。 这些不安定
力量的存在迫使市镇必须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 , 例如 , 江南的很多市镇
就有所谓的 “ 四栅 ”, 指的是设立在市镇东 、 南 、 西 、 北四个方向的栅栏
门 , 并以围墙或水道为辅助 , 清晨开启 , 晚上关闭 , 以保障市镇内部的安
全 ( 樊树志 , 2005 : 152-157 )。 另外 , 还有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宗教组
织也起到这种吸纳的作用 , 乡间随处可见的寺庙 、 庵堂 、 道观 , 因朝圣而
组成的 “ 山会 ”, 甚至还有各种 “ 神拳 ” 和 “ 邪教 ”, 这些都增加了特定地区
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 明恩溥 , 2016 : 108-117 ; 王笛 , 2018 : 451-459 )。
五 、 地方治理 : 从教化到控制
有学者指出 , 在儒家传统理论中 , 在 “ 齐家 ” 与 “ 治国 ” 之间有一个跳
跃 , 中间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环 ———“ 化乡 ”。 这个问题在宋代以来 , 特
别是在明清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 原因在于宋代以后政治权力向上收缩 ,
取消了以往 “ 乡里 ” 一级的基层政权 ,“ 州县成了空架子 , 乡村基层政权
不复存在 , 这就为地方社会的自我组织留下了空间 ”。 这个空间很快就
被市镇所占领 , 市镇的逐渐发达增加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提高
了地方治理的难度 。 其实 , 宋代的学者已经做出很多努力 , 他们通过对
宗法制度进行 “ 庶民化 ” 的修正 , 用敬宗收族的方式重新建立了中国的
家族制度 , 从而奠定了宋以后直至明清的社会结构的基础 。 在理论和
1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