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社会》2020年第1期
P. 112

明清以来的市镇 :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因缘

   小 , 很少涉及长途贩运 , 很少有高档的消费品出现 , 也没有大商人与中
   介人参加 , 都是小商贩与农户直接面对面交易 ”( 赵冈 , 2006 : 173-181 ;
   王笛 , 2018 : 175-178 )。 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最特别之处就是涌现出
   众多所谓的 “ 非传统型市镇 ”, 这些市镇不是为乡民的消费服务的 , 而是
   为周围农村地区的生产服务的 。 在这些市镇上 , 商品流通的方向完全
   倒转过来 , 农民出售生产出来的副业产品购买粮食和生产资料 ( 赵冈 ,
   2006 : 182 )。 那么 , 这种转变是怎么出现的呢?
       概括来说 , 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江南经济正在经历 “ 早期工业化 ”
   或者 “ 原初工业化 ” 的过程 ( 李伯重 , 2011 )。 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 , 种植
   经济作物逐渐成为这个地区农户的必然选择 , 并在明末清初占据主导
   地位 。 全国性的商品流通市场的形成使得农户对于农副产品的市场价
   格更加敏感 , 从而带动了一批专业化市镇的出现 。 特别是在太湖周边
   和长江三角洲一带 , 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丝织 、 棉纺为主的 “ 产业集群 ”
   ( 刘石吉 , 1987 : 2-9 )。 此外 , 全球化贸易的需求也极大地促进了这一
   带市镇的发展 。 根据全汉 癉( 2012 : 581 ) 的研究可知 , 从明隆庆五年
   ( 1571 年 ) 到清道光元年 ( 1821 年 ), 从墨西哥运往马尼拉的白银约为四
   万万两 , 其中四分之一流入中国 。 而这些流入中国的白银很大一部分
   是用来购买丝 、 棉 、 茶等农副产品 , 然后远销至英国等海外市场 ( 严中
   平 , 2011 : 36-53 )。 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 18 世纪的物价革命
   ( 全汉 癉, 2012 : 542-585 )。 以丝绸为例 , 从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 ,
   绸价由每两值银八九分增加到一钱三分 , 丝价则由每两二分暴增到六
   至八分 ( 樊树志 , 2005 : 262 )。 有利可图促进了专业化的普遍发展 , 出现
   了以 “ 丝 ” 闻名的震泽镇 、 南浔镇 、 临平镇 , 以 “ 绸 ” 出名的盛泽镇 、 双林
   镇 , 以及以 “ 棉 ” 著称的南翔镇 、 枫泾镇 、 朱家角镇等驰名遐迩的市镇 。
   除此以外 , 还有很多以成衣 、 酿酒 、 榨油 、 印刷 、 草编 、 珠宝 、 铁器制作等
   为专业特色的新兴市镇 。 这些市镇一方面和农村紧密联系 , 促进了早
   期乡村工业化的发展 , 另一方面又向城市延伸 , 促成了 “ 众星拱月 ” 式的
   “ 苏杭型城市 ” 的出现 ( 李伯重 , 2003 : 392 )。 8 总之 , 在江南地区 , 由市镇


   8. 傅衣凌在研究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时候 , 区分过两个不同的城市类型 :“ 开封型城市 ” 和 “ 苏
   杭型城市 ”。 开封型城市是消费城市 , 是农业地租的集中地 , 工商业是为地主服务的 ;“ 苏杭型
   城市 ” 则以工商业占比更大 , 它代表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性质的重要变化和趋势 。 另外 , 他把
   盛泽 、 枫泾等新兴市镇也归入城市经济的范畴 , 认为正是它们成为 “ 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心 ”( 傅
   衣凌 , 2007犪 : 197-205 , 2007犫 : 340-341 )。
                                                             5
                                                            1
                                                          · 0  ·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