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社会》2020年第1期
P. 111

社会 · 2020 · 1

   一些原始特征 ( 樊树志 , 1987 ; 包伟民 , 1998 : 33-35 ; 赵冈 , 2006 : 170-172 )。
       宋代以后市镇的兴起无疑是由经济主导的 , 明清以来这一趋势一
   直得以延续 , 农村地区市镇的数量不断增加 , 其中有民间自发因素的影
   响 , 也有官府和地方势力的推动作用 。 已有研究表明 , 其差别呈现地方
   性的特点 , 这种不同的地方性特点最主要表现在经济区域的区别上 。
   以江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为例 , 江南的市镇更具有自发的性质 , 而华北
   的市集更具有官方属性 。
       从南宋开始 , 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就远超耕地的增长速度 , 虽然耕
   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有所提高 , 但仍不足以抵消人口的持续增长速度 , 从
   而导致人地关系日渐紧张 。 同时 , 由于余粮率的下降和粮食供应的负
   担增加 , 7 城市中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口 , 从而导致大量的新增人口
   留在农村 。 在明清时期 , 江南地区承受的人口压力最大 。 过剩的劳动
   力只能寻找其他的生活出路 , 于是 ,“ 以副助农 ” 和家庭手工业成为缓解
   人口压力的主要渠道 。 明清以来江南地区的市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
   件下自然成长起来的 ( 刘石吉 , 1987 : 3-6 ; 赵冈 , 2006 : 182-183 、 193-
   194 )。 明清时期华北地区的市集却更具有人为的色彩 。 元末明初的战
   乱对于华北地区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 , 即便在此之前有一些市镇的发
   展 , 这个时候也已经消亡殆尽 , 整个地区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 上述
   提到的县 、 镇和集市三层结构 , 在这种状况下已经被完全摧毁 , 重新建
   立一套市场运行的体系成为官员和地方头面人物的当务之急 。 日本学
   者山根幸夫 ( 1993 ) 指出 :“( 华北 ) 城集的设立 , 大体上知县为其中心人
   物 ; 乡集的设立 , 亦有知县为主导的情况 ; 而多数场合则是由当地的绅
   士和实力人物所倡导 , 并从事其经营活动的 ; 另外 , 从事城集的管理和
   经营的是胥吏 , 在其指挥下进行征税的则是巡栏 。”
       江南和华北市镇发展的区别并不只这些 , 实际上 , 从明代开始 , 江
   南市镇就走向了一条和全国其他地区都不太相同的道路 。 在此之前 ,
   几乎所有的市镇都是传统型的 , 其基本经济功能是其辐射范围内 ( 乡民
   们活动半径之内 ) 的农产品 , 特别是粮食的流通 , 以及由小商小贩串联
   起来的手工业品的销售 。 另外 , 还有在大城市附郭出现的卫星市镇和
   一些零星的专业市镇都属于传统型市镇的范畴 ,“ 这种市场上的交易量


   7. 以供应京城的漕粮为例 , 据估计 , 明清时期的平均运输距离约为北宋的三倍 。 距离的增加
   不仅提高了运输成本 , 对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

       4
    ·  0 ·
      1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