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社会》2020年第1期
P. 106
明清以来的市镇 :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因缘
然而 , 从 1953 年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开始 , 4 通过对
农业 、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中国基本消灭了原本
活跃于城乡之间的商贸活动 。 而后的人民公社制度使 “ 政经合一的区
社政府驻地取代了传统市镇的地位 , 千余年来长期发展的农村市镇贸
易衰退到历史的最低点 ”( 包伟民 , 1998 : 2-3 )。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数据来看 , 1953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 13.31% , 在 “ 大跃进 ” 时期曾经上
升到 19.75% ( 1960 年 ), 到了 1978 年又回落到 17.92% 。 如果考虑到
这段时间内大城市因为重工业的发展而导致的扩张以及由三线建设带
动的城市发展 , 甚至可以认为县域以下的城镇发展是基本停滞的 。 农
村地区过高的人口增长又进一步加深了生产过密化的程度 , 给农民的
生活造成更大的压力 ( 黄宗智 , 2000 : 315-317 )。 5
然而 , 转机也同时在酝酿 , 即便在人民公社时期 , 农民也通过 “ 钻空
式 ” 经营发展了诸多的非农经济 , 农村工业化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
“ 大跃进 ” 时期 ( 黄宗智 , 2000 : 276 ; 蒋勤 , 2006 )。 20 世纪 70 年代初 , 至
少在东南沿海地区 , 特别是苏南和浙北 , 由于 “ 文化大革命 ” 对城市工业
的影响 , 城市工厂很多零部件的生产转移到了农村地区 ,“ 社办企业 ” 和
“ 队办企业 ” 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 为后来乡镇企业的 “ 异军突起 ” 打下坚
实的基础 。 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 , 随着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 , 城乡之间
的商贸活动又开始活跃起来 ,“ 市镇 ” 的发展又重新引起学界的关注 。
1983 — 1984 年 , 费孝通以吴江县开弦弓村为出发点 , 对江苏省 11 个
市的小城镇进行了考察 , 先后写了 《 小城镇 , 大问题 》 等四篇文章 , 后来汇
集成 《 小城镇四记 》 这本书 。 费孝通 ( 1985 : 51 、 56 、 109 ) 强调了乡镇企业的
4. 在 1953 年 10 月 10 日召开的全国粮食会议中 , 陈云分析了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利弊 :“ 如
果搞不到粮食 , 整个市场就要波动 ; 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 , 农民又可能反对 ”。 最后两害相权
取其轻 , 决定选择 “ 农村征购 、 城市配售 ” 的办法 。 邓小平在会上也着重论述了 “ 粮食统购统销
对巩固工农联盟 , 对国家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关系 ”( 薄一波 , 1991 : 265 )。
5. 事实上 , 在明清乃至民国时期 , 中国的城乡差别并不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 , 农民与城市人的
身份差别是从晚清开始并且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才逐步建立起来的 ( 犉犪狌狉犲 , 2002 )。
1950 年颁布的 《 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 》 开启了对城市常住人口的登记管理 , 1954 年内政部 、
公安部和国家统计局的联合公告建立了农村户口登记制度 , 1955 年 《 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
定 》 对农业与非农业人口进行了严格的区分 , 1956 年首次全国户口工作会议的三个文件确立
了户口管理的三项主要任务 。 正是伴随着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 , 以城市重工业发展为背
景 , 以粮食的统购统销为支撑 , 城乡差别才以一种制度形式被规定下来 , 而其潜在的影响是市
镇在农村商品流通特别是粮食买卖中的地位被极大地削弱了 。
·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