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社会》2019年第6期
P. 180
非人间、曼陀罗与我圣朝: 18 世纪五台山的多重空间想象和身份表达
廷成长并接受教育,因而掌握汉文和满文,同时还接受过完整的藏传佛
教训练,和土观活佛世系形成牢固的师徒关系。 1734-1736 年,章嘉
若白多吉随同七世达赖喇嘛返回拉萨并于日喀则拜访了五世班禅喇
嘛,赢得了藏地格 鲁 派 高 僧 的尊 重(洛 桑却吉 尼玛, 2007 : 67-68 )。
德高望重的六世班禅喇嘛( 1738-1780 年)以及著名大学者土观洛桑
却吉尼玛( 犜狌 ’ 狌犫犽狑犪狀犅犾狅犫狕犪狀 犵犮犺狅狊犽 狔 犻狀 狔 犻犿犪 , 1737-1802 年)分
别给章嘉若白 多 吉 制 造 出一 个神 圣谱 系,追溯 到阿弥 陀佛(藏文’ 狅犱
犱 狆 犪 犵犿犲犱 )以及多位著名印度僧人和瑜伽士( 犆犪犫犲狕ó狀 , 2017 : 17-21 )。
尽管在 18 世纪格鲁派已经基本控制了西藏的政教格局,但它在内
地的影响力还不时遭到其他教派的挑战,以至于章嘉若白多吉曾经梦
到过信 奉 宁 玛 派 和 噶 举 派 的 皇 子 允 礼 ( 1697-1738 年 )下 地 狱
,
( 犛犮犺犪犲犳犳犲狉 , 犲狋犪犾. , 2013 : 642 ; 犝狊 狆 犲狀狊犽 狔 1997 )。章嘉活佛世系在内
地和藏地之间的走动极大推动了藏传佛教整体在内地的影响力以及格
鲁派在藏传佛教内部的领导地位。五台山作为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一个
重要阵地,一直受到格鲁派高僧的重视。 1653 年,当五世达赖喇嘛进
京觐见顺治皇帝的时候,接见了 300 个来自五台山的信徒,同时写作了
适合在汉地传法的仪式文本( 犖 犵 犪 犵犱犫犪狀 犵犫犾狅犫狕犪狀 犵 狉 犵狔 犪犿狋狊犺狅 , 1989 :
400-403 ),将格鲁派的影响力拓展至五台山。随着 17 世纪晚期五台
山大喇嘛的设置,藏传佛教及格鲁派逐渐主导五台山的空间和叙事。
1750 年开始,章嘉若白多吉每年夏天常驻五台山。章嘉活佛在清
廷的特殊地位使其独立于五台山大喇嘛的管制,在五台山拥有六座寺
,
庙 15 ,自成体系( 犇犲犫狉犲犮狕犲狀 狔 2011 : 36 )。在章嘉若白多吉的推动下,
五台山上的藏传佛教尤其是格鲁派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1786 年,章嘉
,
若白多吉圆寂,骨灰在五台山镇海寺塔葬( 犠犪狀 犵 1995 : 304-306 )。
章嘉若白多吉在五台山驻锡时,在洛桑却吉尼玛及其他高僧的请求下,
开始写作藏文版的五台山志。 16 作者并不避讳对于旧志的借鉴,山志的
很多内容甚至插图都和老藏丹巴的《清凉山新志》近似,因此这本山志
15. 这六座寺庙包括镇海寺、普乐院、集福寺、慈福寺、文殊院和广化寺。
16. 根据山志的后记,第 十 三 个 绕 迥 火 猪 年( 1767 年),章 嘉 若 白 多 吉 在 喇 嘛 格 勒 南 卡( 犇 犵 犲
犾犲 犵 狊狀犪犿 犿犽犺犪 ’)的请求下为山志做道歌一首( 犚狅犾 狆 犪 ’ 犻狉犱狅狉 犼 犲 , 1992 : 213 ),因此可以推断此
志作于 1767 年前后。后记也明确提到,山志出版印刷于道光十一年( 1831 年)( 犚狅犾 狆 犪 ’ 犻狉犱狅
狉 犼 犲 , 1992 : 206 ),所以推断山志完成于 18 世纪晚期到 19 世纪初期。
· 1 7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