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社会》2019年第6期
P. 169

社会· 2019 · 6

   括佛教宇宙观、佛教景观和佛教人物。第五卷提及帝王和皇权,篇幅很
   短。第八卷涵括了文人传统。
       镇澄文本所呈现的佛教的宇宙世界远远大于儒家的帝王疆域。镇
   澄首先假借他人质疑勾画出了儒家的“世界地图”:
           域内名山有五,东曰泰山,南曰衡山,西曰 华山,北曰恒
       山,中曰嵩山,是为五岳。上古帝王,四时巡狩,则临四方之
       岳,以时祀之。而泰山梁父,为四岳长,故称岱宗。自古帝王
       于兹封禅焉,载诸经史详矣。今曰文殊大士居清凉山,而令海
       内倾心,于兹蕲响,亦有何据乎?(镇澄, 1989 : 2 )
       这里勾画出的儒家时空系统以五岳名山为空间轴,以四时巡狩为
   时间轴,以帝王封禅之礼为时空轮转之力。这一铺陈是为了借回答质
   疑勾勒更为宏大的佛教世界体系:
           佛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瞻部洲东北方,有国
       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
       生于中说法,及有无量天龙八部围绕供养。(镇澄, 1989 : 2 )
       这段话勾画出的佛教世界以佛为原点,其空间规模远远大于儒家
   的天下(南瞻部洲),其中帝王之疆域(大震那)不过是佛教世界的一个
   局部。不仅如此,这个世界的呈现和运转也不再以帝王及其巡狩封禅
   为起点,而是“文殊大愿之所持”(镇澄, 1989 : 2 )。文殊加持的世界有
   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常境”,即常人可见的“寒风劲冽,瑞章争芳,
   积雪夏飞,名花竞发,白云凝布,杲日将升”(镇澄, 1989 : 2 );第二个层
   次是“非常之境”,即经过“精心钻研,刻意冥求”所感的“神灯触目,佛光
   摄身,金阁浮空,竹林现影”(镇澄, 1989 : 2 );第三个层次是“不思议界,
   非人间”,“无 方 无 体,非 色 非 空,触 类 而 彰,随 缘 而 显”(镇 澄, 1989 :
   2 )。在这三个层次中,帝王疆域所及之地不过是“常境”,有修为或者有
   福报者才能窥知“非常之境”和“不思议界”之端倪。
       镇澄文本中所展现的佛教世界秩序也因此不同于儒家的等级体
   系。在镇澄看来,高僧、帝王、名公大儒、士君子不过是“世间”的存在,
   他们各安 其 位,井 然 有 序,不 过 是 彰 显 文 殊 圣 化 与 佛 恩 及 人 (镇 澄,
   1989 : 125 )。佛菩萨作为“出世间圣”是远远高于尧舜孔周等“世间圣”
   的:
           问:“圣有世出世异,洞明物理,德被黔黎,精一传家,至仁

    · 1 6 2 ·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