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60
山上与山下:从清水祖师巡境仪式看社会的构成
巡、许远等;又据民间相传,清水岩原名张岩,山名为张岩山,因为岩祀张
巡为主,后祖师在张岩之侧营造清水岩寺,见山上泉水清冽,于是将张岩
改名为清水岩。当地至今仍流传着一句话:“先有三忠庙,才有清水岩”。
请“三忠火”的仪式由道士主持,与僧人主持的请祖师公火仪式相区别。
每年祖师下山绕境前,三庵堂的头人要先到三忠庙礼请“三忠火”,然后
再去岩寺请“祖师公火”。
从天上之火到岩灶之火,再到香炉之火的变化,以及必须请“三忠
火”和“祖师公火”两种火下岩巡境,与清水岩和山下平原的历史变迁息
息相关。在宋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中,清水岩最初的意象是“叠壁千
仞,攀崖缘蹬,辇运孔艰,昔人营度,惮其难者屡矣”的不毛之地(刘家
军、谢庆云, 2013 : 446 )。然而,明嘉靖版《安溪县志》写道:“山,产也。
言生产万物”(林有年, 2002 : 4 )。这种蛮荒之地对山下俗世而言,是“生
产万物”的源泉,取自山顶的自然之火与其他禽、树、泉、石等一样,带有
山顶非人世界的灵异以及山本身的丰产力。
在宋邑令陈浩然所作的《清水祖师本传》、民国蓬莱里长陈家珍所
作的《刘公锐本传》中记载道,蓬莱大旱,当地人请来清水祖师祈雨后,
“ 乡人乃于蓬莱山张岩畔,辟地营庵,延师住焉。(刘)公锐每与师往来,
亲聆讲经,情益契合,遂捐张岩之山林田地,充作寺业”(清水岩志编纂
委员会, 2011 : 465 )。这说明清水岩原本是山下乡绅刘公锐的家产。而
另一说是岩山古称张岩山,祀张巡为首,这也是为何在请“祖师公火”前
必先请“三忠火”的缘故,旨在提醒移入当地的汉人不忘故土本源。三
忠庙前有一棵古樟树,所有树枝均迂回北拂,故名为“枝枝朝北”,似在
表明庙里供奉的忠臣良将的向北之心。无论是乡绅族产还是故国之
思,清水岩都与岩下三庵堂所居宗族的南下移民史与家族扩张史相关,
暗合了跟“家”相连的“炉灶之火”的象征意义,此外“家”的内涵既可指
家族,也可拓展至南迁汉人的祖地故土。
清水祖师得以驻锡清水岩,经历了与山岩土著“畲鬼”的数次斗法。
《清水岩志》记载了很多“鬼故事”,山上的很多景观都与鬼有关,三庵堂
的村民们对此也津津乐道。清人杨浚的《清水岩志略》中记载了两则祖
师与火的传说:“山中有鬼窟,畲鬼故穴其中”,祖师脱下袈裟,展铺于
地,独坐袈裟之中,众鬼轮番拉拽,袈裟纹丝不动,祖师问众鬼敢不敢
坐,众鬼挤进袈裟,只留下 4 个鬼盘踞袈裟四角,祖师忽然将袈裟四角
· 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