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65

社会· 2019 · 4

   在这期间象征性地代替县长、村长等现代行政力量,不同群体在其中形
   成特定的组织方式,拥有各自的角色分工,遵循古老的规矩和禁忌,社
   会在依照不同的逻辑运转,它也使不同层次的社会空间在同一个时间
   点上汇聚。各地清水祖师分庙为了增强和祖庙间的联系,使神灵回到
   祖庙“充电”,维系其灵力,会定期到清水岩举行请火仪式,闽南俗称“上
   香山”(罗臻辉, 2010 : 75 )。在请火仪式中,各个分庙是代表它的灵力所
   覆盖的某个地方与其他地方发生关联的,通过山上灵神之间的往来酬
   酢,山下的各个地域共同体得以相互联系。这种联系突破了行政区划
   乃至民族国家的疆界。巡境的仪式空间虽然仅限于三庵堂的地域范
   围,但它容纳了清水祖师信仰的世界性网络。神灵的信仰网络也是安
   溪的移民网络,移民的贸易网络。正如祖籍蓬莱的柯群英( 2013 : 167 、
   149-150 )所说,“宗教的复兴给新加坡华人和村民们带来了共同的意
   识形态,有助重续亲情和社会关系。宗教的复兴也活跃了乡村气氛,给
   村民带来新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是移民进行社交和建立社会关系
   网的基础”。
       武雅士认为,在汉人社区中,民间信仰体系是由祖先、神、鬼三类组
   成,在象征的意义上,神代表帝国的官员,祖先代表社区和宗族,鬼代表
   外人。他指出了乡村世界的宇宙观中包含的上下、内外的社会力量,但
   清水岩的个案却表明社会的构成基础来自社会之外的非人世界。三庵
   堂新一年社会生活的起点由用做饭的铁锅从山上引下的那锅火开启,
   这一年生活的好坏由山上引下的火“灵不灵”决定。闽南很多村子会定
   期到清水岩或是其他神灵所在的山上“割火”,从这些远山求取文明生
   活(烹调、祭祀)所必需的火苗(王铭铭, 2016 : 115 )。无独有偶,每年正
   月,在西南的白马藏人村寨,人们通过仪式把自己的家灶所代表的家族
   团体和一座神山联系在一起(王铭铭、文玉杓、大贯惠美子, 2013 : 70 )。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犆犾犪狌犱犲犔犲狏犻犛狋狉犪狌狊狊 )指出,世界上很多
   有关火的神话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表明通过取火并用火做饭,人成了真
   正的“人”(转引自古德斯布洛姆, 2006 : 15 )。法国史学家库朗日在《古
   代城邦》中写道:“古时,炉灭、家亡乃是同义词”(转引自古德斯布洛姆,
   2006 : 119 )。清水岩山上的火通过巡境仪式,将灵力传递到山下社会,
   使其“丰富起来”,即转化为人和物的繁衍,而这种繁衍的结果又转化为
   山下社会供奉给岩上的“香火”。此处的香火既指人的延续,如添丁(佛

    · 5 8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