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66

山上与山下:从清水祖师巡境仪式看社会的构成


   教寺庙同样需要人来延续“香火”,如清水祖师圆寂后,“杨道落发为僧,
   奉承香火”,才使得“信施不绝”);它也指物的供奉,如烧“金” 6 化成的
   火,金用钱买,而钱通万物,如果没有山下社会供奉上来的“香火”,就会
   像村民所说的,“佛像都要烂掉了”。山上和山下两个世界,通过“火”这
   种物的流动和意义的转换,相辅相成,互为基础。
       火来自山上,山在安溪人观念世界里具有独特的意象。这种山的
   意象,不同于宗教学家伊利亚德( 犕犻狉犮犲犪犈犾犻犪犱犲 )所描述的“唯一的山”,
   即“作为世界中心的圣山”(伊利亚德, 2002 : 12 )。清水岩只是内安溪五
   百多座山岩中的一座,并非当地唯一的神圣中心。安溪人用人类学中
   结构和象征意味都极强的“内”和“外”来表达对山地与平原的区分和认
   知。总体观之,横向上,清水岩是内外安溪的过渡;纵向上,它介于山
   顶、山麓之间,在自然地理的格局上有一种处于纵横结构“节点”的中心
   位置。这种中心性,不是源自它是世界中心唯一的圣山,相反,源自它
   在群山和平地之间的过渡性以及山顶和山麓之间的中间性。这座山并
   非只有唯一的神灵,还有众多山鬼,在神灵法所不及之时,鬼反而能够
   填补其空白。与祖师公火相区别的鬼火,是山下社会区分内外的标志。
   这座山的神圣性,不是因为它的纯粹性,而是因为它的混融性,也正因
   此,它为与之紧密相联的社会提供了多元的运转逻辑和层次。介于“人
   间”之上、“西天”之下的祖师中殿,处在山顶绝域和山下俗世之间,僧
   人、道人、士人活跃的岩,以及内外安溪上、中、下三里的划分,都跨越了
   人间社会和非人世界。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观”,也是体现在清水祖师
   这位“真人”身上的“人观”。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安溪清水岩志编纂委员会 .1989. 清水岩志[ 犕 ] . 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
   安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4. 安溪县志[ 犕 ] . 北京:新华出版社 .
   陈国强、陈育伦 .1999. 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 犕 ] . 香港闽南人出版有限公司 .
   陈育伦、林拓 .2011. 从迎春绕境习俗看清水祖师信仰的历史文化意蕴[ 犌 ]//清水岩志 .
      清水岩志编纂委员会 . 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 482-487.
   古德斯 布 洛 姆,约 翰 .2006. 火 与 文 明[ 犕 ] . 乔 修 峰,译 . 宁 一 中,审 校 . 广 州:花 城 出
      版社 .
   黄美英 .1983. 访李亦园教授———从比较宗教学观点谈朝圣进香[ 犑 ] . 民俗曲艺( 25 ): 1


   6. 当地人将烧纸钱称作烧“金”。

                                                           · 5 9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