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59

社会· 2019 · 4

   悟,从而助流教化,弥补山下社会道、法不及之处的“漏洞”。
       清水岩寺的三重建筑空间,清水岩代表的“岩”与山顶绝域和平原
   河谷的不同层次以及内外安溪的划分和过渡,都是从人间社会到非人
   世界的转变。三庵堂的人、安溪人,乃至于从世界其他各地来朝圣进香
   的人,他们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象征的意义上,都跨越了这三种空间,
   或者说,他们的生活世界是由人间社会及其非人世界共同构成的。郑
   少雄( 2015 : 112 — 113 )在研究台湾白沙屯妈祖进香仪式时指出,武雅士
   ( 犃狉狋犺狌狉犠狅犾犳 )把汉人的神灵世界分为神明、祖先和鬼三类,认为他们
   分别对应着帝制中国的官员、家族成员和危险的陌生人,反映了信徒的
   社会观,但他只注意到了这一分类在人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忽略了单
   独的个体本身即可兼具三者属性,这种宗教观念反映的不仅是汉人的
   社会观,同时还是汉人的“人观”。清水祖师以及安溪二十多座山岩上
   的僧、道、士,如同他们所处的“岩”这个中间层次,他们的人生涵括了这
   三种空间所代表的不同面向,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被时不时上山朝圣进
   香、还惺转念的民众奉为“真人”。

       四、物的流通

       清水祖师巡境仪式时,三庵堂佛头股的村民上清水岩除了迎接清
   水祖师神像下山外,其实主要是去接火,巡境在他们看来“就是香火走
   过的地方”,“它使人、牲畜等都丰富起来”。“迎春巡境灵不灵,就看那
   个火”。巡境仪式开始时,从清水岩上求取的火有两种,分别是“祖师公
   火”和“三忠火”。
       “ 祖师公火”的来源经历了三次变迁。据清水岩住持如慧师傅介绍,
   “ 祖师公火”最初是由法师在山顶采用原始的燧木取火方式获得,可以
   说,这股火来自山顶的非人世界。之后,每年清水祖师下山绕境前,由专
   人从岩寺的炉灶中取炭火置于新的瓦片上,岩僧在佛前礼诵:“恭维太岁
   某某年,元月初 × 日早,恭迎清水大师,伏乞恩主一半下山绕境,一半守
   护山岩。”念毕,将瓦片中的炭火一半拨入火鼎,一半留回岩灶中。最后,
   “炉火”从灶炉变成了香炉,岩僧用金纸引出祖师殿香炉中的火,再引燃
   火鼎中的金纸、香、木柴,取得“祖师公火”。“三忠火”引自清水岩上祖师
   殿旁一座名为“三忠庙”的小庙。三忠庙始建年代无考,据《清水岩志》记
   载,三忠庙主要祀奉的是唐宋时期汉族抵抗外族入侵的忠臣良将,如张

    · 5 2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