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58

山上与山下:从清水祖师巡境仪式看社会的构成


   的蓝溪水产,形象地说明这片区域以河谷为生的背景(王铭铭, 1997 :
   54 )。这三句民间谚语展现的是内外安溪从山地到平地、从自然到人文
   景观上的过渡,这种从横向上对更广阔空间的分类描述与清水岩和清
   水岩寺在纵向上从人间社会到非人世界的转变如出一辙。
       清水岩寺、清水岩以及内外安溪的空间划分和象征意义都与清水
   祖师的“人生”脉络相对应。清水祖师无论生前还是圆寂后,都在内外
   安溪、山上山下两个世界穿行。他的青年和中年时代是在山中求道,幼
   时出家大云院,又结庵于高泰山,后师从大静山明禅师,学成后移庵住
   麻章山,这些山均在与安溪相邻的永春县境内。 1083 年,应蓬莱乡绅
   之请驻锡清水岩后,祖师的后半生多在山下度化世人,在清水岩下蓬莱
   平原修桥造路,施医赠药,云游泉州、漳州、汀州、建州、剑州等地,为民
   消灾祛难。 1101 年,祖师圆寂于清水岩,再次分身于山上与民间。祖
   师生前曾到内安溪阆山,指曰:“此乃真佛家乡也,后数十年吾当现身于
   此。” 1134 年,阆山突发雷火,自 夜达旦,火后 乡人 在山 中人迹 不至 处
   “见白菊一丛、姜三丛、香炉一,普足在焉”(谢辰荃、洪龙见, 2003 : 17 、
   25 ),于是为其创建庙宇,为清水别岩;祖师生前曾往内安溪水湖岩,嗣
   后飞炉于此,每逢月白风清,常闻钟鼓之声,里人建岩立像,筑清水别
   岩;外安溪铁峰山之阿有慈济岩,建自宋,祀清水祖师。而在山下,清水
   祖师已成为“祈年则丰、祈雨则应、祈嗣则昌”的“真人”(清水岩志编纂
   委员会, 2011 : 147 ),并在蓬莱乡绅邑令的努力下,在圆寂后的 100 多年
   间先后得到朝廷四次敕封。清水祖师,既达于内安溪的高山之巅,也进
   入外安溪的庙堂之顶。
       对于山下的民众而言,他们的生活世界同样包括了山上和山下两
   个层次。如前文所述,岩下社会围绕这座山岩以及与其关系运转起来,
   然而,参与巡境仪式和上清水岩朝圣敬香的除了三庵堂的人以外,还有
   来自各地的民众。其中一位,是著有《名山藏》、《闽书》的万历进士何乔
   远,他在登临清水岩后写下一篇游记,描绘了在山上看到的自然景观:
   “俯瞰横眺,凡陵麓之变幻,溪涧之浮沉,俱在几席下”(清水岩志编纂委
   员会, 2011 : 450 )。当在清水岩上将山下世界的变幻沉浮俱收于几席之
   下时,何乔远油然而生的心境是“觉”,他悟到山下芸芸众生,总有道所
   不及化、法所不及惩之处,而登临山岩,自然之景和神佛之灵可以令其
   在此发还惺转念之思,一觉即是。也就是说,山能够提升人的境界和觉

                                                           · 5 1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