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29
社会· 2019 · 4
以马三立、马志明为代表的马氏相声,则呈现了独特的作品风格。马氏
相声有着“熟谙传统”、基本功扎实并不断结合时代变化进行创新等的
特征。如果说,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的歌颂相声已经将意识形态宣传的
重要性置于人物塑造和叙事之上的话,那么,马志明的相声则始终以
“塑造人物”作为相声创作和表演的核心。马氏于 1986 年底创作完成
了其代表作品《纠纷》,甫一出演便迅速走红。对该相声文本,我们从下
述层面来展开讨论:
其一,在文本结构与表演形式上,该作品没有超越建国以来相声作
品的基本结构,即淡化纯粹逗笑的垫话儿与瓢把儿部分,而从一开始就
进入了叙事的总体结构;同时,从内容上看,这个相声作品总长度不过
十几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天津街头的轻微的交通事故之趣味横
生的解决过程,塑造了丁文元与王德成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给
观众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这两人的形象和整个故事的戏谑与反转
通过下面这段台词便可窥见一二:
“你碰我脚一下,你客气客气不也就完了吗?何苦呢?上
这儿待半天儿。哎,那么着,咱跟他们商量商量:咱别分局啦!
咱私了!怎么样?”“唉,对,到分局不也得解决吗?为吗呢,咱
呢,就说咱俩认识!咱是盟兄弟!完啦,咱盟兄弟了!咱是逗
着玩儿啊,也不是车祸、也不打架,干吗上分局呀?对,私了蛮
好!”“走咱说说去!”俩人一块儿,出来啦!(马志明, 2007 : 6 )
其二,在作品的意义结构层面,虽然表面上看,这一作品具有底层
叙事、远离政治的社会属性,其描绘的也不过是两个生活于底层社会的
普通人的日常际遇。但是,马志明在谈到这个作品的创作动机时,却讲
到了这样一个背景:
最初动意是缘于一次与劳改局宣传处的同志们聊天。他
们谈到反映公安题材内容的相声段子很少,希望我在这方面
能写一写,而后,当时宣传处的任庆起同志介绍了各种民事案
件及不同处理方法,其中就谈到类似于《纠纷》段子中的事件,
在处理上不用过多地分析,让当事人冷静几小时,往往就能自
行解决。(马志明, 2007 : 6 )
应该说,从这部作品的创作动机来看,实际上反映公安题材的内容
本身也是一种偏向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要求。
· 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