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26
谁在舞台中央:相声中的民情与政治
从内容上看,《买 猴 儿》这 一 作 品,描 绘 了 一 个 在 工 作 上 “马 马 虎
虎”、在生活上“大大咧咧”的 “马大哈”,如何在官僚主义和盲从作风的
助长下,给社会与单位(“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损失的“悲喜剧”。“马
大哈”由于马虎成性,竟把“到(天津)东北角买猴牌肥皂五十箱”的通
知,错写成“到东北买猴儿五十只”!而采购员“我”由于盲从成性,也不
问青红皂白,立即出发,由天津而东北、广东、四川,跑遍大半个中国,闹
出了一段买猴儿的笑话而猴子们还由此还上演了一场大闹百货公司的
闹剧(何迟, 1982 : 1-15 )。
从文本结构上看,《买猴儿》这一作品尤为鲜明地呈现出了“相声改
造”的效果。整个作品从一开始就以叙事为主,而“垫话儿”部分所占比
重进一步降低,而且与传统相声不同,垫话儿部分已经完全嵌入到作品
叙事的逻辑之中而融为一体。
从意义结构上看,《买猴儿》以一种更为潜移默化的方式“植入”了
政治话语的意涵:该作品尽管是对因疏忽而产生的工作失误予以讽刺,
但是其中却依然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当时的总体政治氛围,将买猴儿
同“国家需要”联系起来,并以此呈现了当时普通民众对新政权毫无保
留的信任状态:
甲:我说,“这也是国家任务,村长多帮忙吧!”村长想了半
天说:“要非买不可,我家里倒是有两只,可就是老点儿!”我一
听挺高兴,心想只要有,老点就老点吧!我说:“多少钱一只
啊?”村长说:“我留着也是没用,老猴儿啦!国家既有用,我捐
献啦!”(何迟, 1982 : 9 )
老舍在 1963 年的一次有关相声的讲话中,曾经把相声分为了“纯
粹逗哏的”、“纯粹技巧表演的”、“讽刺相声”、“歌颂相声”、“化妆相声”
等五种(老舍,[ 1963 ] 1982犫 : 210-215 )。在这五种类型中,“歌颂相声”
是和“讽刺相声”相对而言的。如果说,上文中例举的常宝华、侯宝林和
马三立的代表作品或者讽刺旧社会的腐朽黑暗,或者讽刺新政权中出
现的少数官僚主义和小市民的蝇营狗苟的话,那么,歌颂相声则是对事
物的正面肯定,其中,马季是将歌颂相声在历史进程中推向高潮的重要
人物。
马季作为一名从相声界的业余人物进入中央广播说唱团的相声演
员,曾经受到过老舍的很多鼓励。从 1960 年代开始,侯宝林、马季等
· 1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