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25
社会· 2019 · 4
其三,该作品中还隐含着“一天十年”的深刻隐喻。即通过对新政
权建立的那一刻底层民众的心态变化的描绘,展现了新旧社会转换下
人们心态的巨大转变,而在这种转化的背后,实质上是新旧社会状态的
巨大变革。郭于华、孙立平( 2005 : 383-407 )在他们关于土改诉苦的研
究中指出,新政权通过以忆苦思甜为主的诉苦这一动员措施,通过不断
地对新、旧社会的比较和甜、苦的对比,将国家权力的正当性以及意识
形态诉求纳入其中,并完成对旧有社会结构与秩序的颠覆。我们发现,
这种忆苦思甜的对比机制与正当性塑造机制不仅体现在土改中,同时
弥散在当时的相声作品中,而《昨天》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由此,在新政权建立之后,经过了“改造”的相声文本,一方面,从文
本结构上已经完成了自我“净化”,开启了从“低级趣味”到“人民艺术”
的自我救赎之路;另一方面,从意义结构上看,相声文本也开始摆脱过
去呈现单纯平民政治意象的属性,承载起了政治教化的功能,成为新政
权政治理念与道德诉求之重要的文艺载体。
(二)从“讽刺”到“歌颂”:改革之前的相声叙事
实际上,除了侯宝林等北京相声演员和老舍等文学家一道投身到
相声改造运动中之外,在建国初期,马三立等天津相声艺人也与当时以
何迟 15 为代表的相声作家等一起开始了相声改造的工作。 16 与以《昨
天》为代表的新相声主要讽刺旧社会的作品不同,何迟创作的相声以
“内部讽刺”为主,集中反映人民内部的矛盾,他创作了包括《买猴儿》、
《开会迷》、《今晚七点钟开始》等作品,讽刺新政权成立后机关单位中存
留的诸多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薛宝坤, 2015 : 103 )。其中,又以《买猴
儿》最为经典。 17
15. 何迟( 1920-1991 ),著名相声作家, 1938 年参加革命,先后在陕甘宁、晋察冀等边区从事
文艺创作、演出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在担任天津市文艺工作领导岗位的同时,还积极地从事
相声的文学创作(薛宝坤, 2015 : 103 )。
16.1950 年,天津的一批曲艺工作者成立了红风曲艺社,马三立、骆玉笙、常宝、赵佩茹等人
都纷纷加入。
17. 除《买猴儿》之外,此一时期亦有类似呈现“新旧社会对比”的相声作品,例如,刘宝瑞、侯
宝林表演的相声《寸步难行》这一典型案例,它通过对国民党统治下的民生凋敝、政治腐败的
社会状态来构成新政权的对比参照,并且将这一对比范围扩展到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即还同
时呈现了当时冷战状态下的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不同的境况(参见刘宝瑞, 2003 :
467-491 )。
·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