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2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222

低保对象为何退保难?


   都是因到达退休年龄、子女从学校毕业等具有固定发生性的变化因素
   所致(张时飞, 2009 ; 犠狅狀 犵犲狋犪犾. , 2014 )。这意味着,年龄对低保对象
                          ,
   退保很可能产生与西方反向的影响机制,即年龄越高者越易退保。就
   业这一被西方学界证实是影响救助退出的决定性指标,在中国,则可能
   因低保对象普遍的“隐性化”非正规就业特点而对退保失去影响效应。
   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1犪 :长期化的低保接受行为与工作积极性的下降无关。
       假设 1犫 :到达退休年龄、子女成年或毕业的“显性”变化有助于低
   保对象退保。
       (二)就业救助政策作用下的救助退出机制

       为有效节制救助支出以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经济竞争,近年
   来,福利国家纷纷掀起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福利”( workfare )改革浪
   潮。所谓“工作福利”,是指有劳动能力的被救助者在享受救助权力的
   同时,必须 履 行 一 定 的 与 就 业 有 关 的 义 务 ( GoulAndersen , 犲狋犪犾. ,
   2002 ; 犛犪狉犪犮犲狀狅 , 2002 )。各国工作福利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
   职业推荐为主的“快速就业模式”,其在英美等新自由主义福利国家得
   到广泛发展;另一类是以培训为主的“技能发展模式”,其在以北欧国家
   为代表 的 社 会 民 主 主 义 福 利 国 家 中 特 别 受 到 推 崇 ( 犔犱犲犿犲犾犪狀犱
          ,
   犜狉犻犮犽犲 狔2001 )。
       工作福利模式的选择与劳动力市场结构有密切关系( 犘犲犮犽 , 犲狋犪犾. ,
   2000 )。新自由主义国家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高度二元分割的特征,

   其中以低工资、低福利为核心特点的次级劳动力市场( 狊犲犮狅狀犱犪狉 狔 犾犪犫狅狉
   犿犪狉犽犲狋 )对于维系国家的经济活力有重要意义。强制性的职业推介可以
   快速将救助对象推向底层工作,有效满足次级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
   ( 犓犪狉 犵 犲狉 , 2003 ; 犛犻犾狏犲狉 , 犲狋犪犾. , 2005 ; 犔犻狀犱狊犪 狔犲狋犪犾. , 2007 )。社会民主主义
                                       ,
   福利国家由于不具有新自由主义国家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为避免底层劳动力市场的扩大,并保持在工业部门中的技术领先优势,
   有助于 救 助 者 实 现 技 能 提 升 并 回 归 主 流 劳 动 力 市 场 ( 狉犻犿犪狉 狔犾犪犫狅狉
                                                      狆
                                        ,
   犿犪狉犽犲狋 )的培训项目故而受到重视 2 ( 犜狅狉犳犻狀 犵1999 ; 犞犪狀犗狅狉狊犮犺狅狋 , 2004 )。

   2. 伯格和皮奥雷( 犅犲狉 犵 犲狉犪狀犱犘犻狅狉犲 , 1980 )曾提出“双层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具
   有两个部门或层级。在主流劳动力市场 ( 狆 狉犻犿犪狉 狔 犾犪犫狅狉犿犪狉犽犲狋 ),工人可以享受相 (转下页)

                                                          · 2 1 5 ·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