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227

社会· 2019 · 4

   的次数、低保接受的累计时长、最近一次接受低保的时长等,此外,问卷
   还通过回溯的方式调查了受访家庭首次进入低保的原因及其过去所接
   受的就业服务情况。借助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低保对象的退保可能
   性及退保风险随低保接受持续时间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二)变量

       1. 因变量
       低保对象的退保风险为因变量,具体在事件史分析模型中是指受
   访者接受低保的持续时间。在社会救助动态研究中,“救助接受时长”
   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然而,由于社会救助接受时间长度的测量
   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性问题,还涉及对福利依赖问题的主观理解和
   政治态度,西方学界至今并未对如何测量“救助接受时长”及怎样定义

   长期被救助者形成一致的看法。莱泽林与莱布弗里德( 犔犲犻狊犲狉犻狀 犵犪狀犱
   犔犲犻犫犳狉犻犲犱 , 1999 )将学界对社会救助接受时长的测量方式分为“单一时
   长”( 狊 狆 犲犾犾犱狌狉犪狋犻狅狀 )和“总时长”( 狉狅狊狊犱狌狉犪狋犻狅狀 )两种类型。具体来说,
                               犵
   在一定的观测期内,救助对象可能会多次接受社会救助。单一时长测
   量法是将救助对象所经历的每一次救助都作为一个独立周期,并单独
   测算各个救助周期的长度,总时长测量法则计算救助对象历次接受救
   助的总时间长度。
       如伯马克与巴克曼( 犅犲狉 犵 犿犪狉犽犪狀犱犅犪犮犽犿犪狀 , 2004 )所言,上述两种
   救助时长测量方式并无优劣之分,而是从不同角度呈现“救助接受时
   长”的特性。单一时长能够更精确地反映救助对象在救助接受过程中
   的动态流动性,总时长则可以清晰地展现救助对象真正脱离救助所需
   要的完整时间。在本研究中,我们用总时长来测量低保接受时间。值
   得指出的是,在 2014 年的 3145 个样本中,仅有 168 个有多次被救助
   经历,其余均为从未退出低保或退出低保后再未进入的单次被救助样
   本。对于这些占据了绝对比例的单次被救助样本而言,无论采用单一
   时长或是总时长的测量法,计算出的低保接受时长都将是相同的。
       本研究中风险集的起始风险时间设定为样本进入低保的时间,风
   险的终止时间为样本退出低保的时间,至调查截止时( 2014 年 6 月)仍
   未退出低保的样本为删失样本。对于事件发生者,生存时间是从进入
   低保到退出低保的时间;对于事件未发生者,生存时间则是从进入低保
   到调查截止之间的时间。

    · 2 2 0 ·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