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9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229

社会· 2019 · 4

       第三类为宏观结构性因素:
       失业率变量   观察被调查者所在省份的失业率水平,数据来自于
   2000 — 2014 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失业率观测区间之所以设定
   为 1999 — 2014 年,是因为 1999 年是被调查低保对象进入低保的最早
   时间(即事件史数据集中最早的起始风险时间), 2014 年为观测结束时
   间(即事件史数据集中最晚的风险终止时间)。需要说明的是, 1999 —
   2014 年仅是失业率观测的一个总体区间。对于每个样本而言,其所具
   体对应的失业率考察年份,是根据样本各自的存活时间进行独立确定
   的。详细来说,对于 2014 年已退保的样本(事件发生者),失业率取值
   为样本进入低保年份到实际退出低保年份之间的各年失业率;对于
   2014 年未退保的样本(事件未发生者)来说,失业率取值为样本进入低
   保年份到 2014 年之间的各年失业率。
       期群变量   根 据 样 本 进 入低 保的 时 间,将 其 划 分 为 早 期 进 入 组
   ( 2002 年以前进入低保)、中期进入组( 2002 — 2007 年进入低保)和近期
   进入组( 2008 年及以后进入低保)。
       此外,考虑到地区因素对退保有可能发生的系统性外部影响,本研
   究对省 份 进 行 了 控 制。 本 文 的 自 变 量 包 括 非 时 变 变 量 ( 狋犻犿犲犳犻狓犲犱
   犮狅狏犪狉犻犪狋犲狊 )与时变变量( 狋犻犿犲狏犪狉 狔 犻狀 犵犮狅狏犪狉犻犪狋犲狊 )。其中,性 别、教育、
   民族、进入低保时的年龄、期群、就业服务都不会随时间发生改变,因此
   设置为非时变变量。婚姻与地区在观测期内有可能产生变化,严格来
   说,应处理为时变变量,但由于调查项目对这两个变量仅进行了单次测
   度,故只能设置为非时变变量。 6 除上述变量之外,就业、健康、丧劳家
   庭成员、未成年子女数量、家庭人口数量与失业率变量,均会随时间推
   移发生改变,并可获得详细的回溯史数据,因此作为时变变量对其进行
   控制。


   6. 虽然受数据条件限制,研究只能将地区作为非时变变量,而不是时变变量进行分析,但考
   虑到样本在观测期内发生迁移的概率很低,此种变量设置方式所导致的评估偏差可忽略不
   计。具体来说,由于我国低保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即低保对象必须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并享受
   低保,低保家庭如果在救助接受期间发生迁移,其低保经历必然呈现出多次进保特点。而就
   本研究中的 3145 个样本来看,单次被救助样本达 2977 个,多次被救助样本则仅有 168 个,
   且后者多次进保的因素很可能与迁移无关。也即是说,观测期内绝大多数样本的所在地并未
   发生变化,地区被设置为非时变变量所导致的评估偏误故非常微弱。



    · 2 2 2 ·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