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168
现象学社会学的生命历程
毫无疑问,在胡塞尔( 1999 : 69 ; 2008 : 41 ; 2001 : 404 )看来,作为一门致
力于成为“关于真正开端、关于起源、关于万物之本( ριζω μ αταπαντων )的
科学”,一门以“面对实事本身”为口号的“严格的科学”之哲学的现象学,
就是纾解已经“感到因自身在基础上的模糊不清而举步维艰”的实证科
学的危机,化解由误入歧途(“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歧途)的理性主义
导致的根本生活危机的出路。因为尽管现象学已经被培育出诸多不同
的形态,甚至现象学家们对现象学的具体形态本身都有不同的理解,但
现象学的精神却是他们基本的共识。现象学研究的动力“不是来自各种
哲学,而是来自实事和问题”(胡塞尔, 1999 : 69 )。现象学的目的“不是向
上建筑,而是一再地向下深掘,以给既有洞见奠定比以往更坚实的基
础”。现象学“带着属于真正哲学科学之本质的极端态度,不接受任何现
有的东西,不承认任何传统的东西为开端……而是在对问题本身及其产
生的要求的自由献身中获取开端”。现象学坚持彻底的“无前提性”, 4 并
借助正当意义上的哲学直观和现象学本质把握方法深入到所有概念都
扎根其中的“实事”( 犛犪犮犺犲狀 )之中,以探寻所有知识的“根源”、“起源”或
4. 在胡塞尔看来,“无前提性”是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的认识论研究必须满足的原则。据《笛卡
尔式的沉思》中的说法,无前提性原则意味着在先验还原的开端上不能设定任何别的东西存在,
除自我(先验主体)和包含在此自我中的东西以及连同一个不确定的可确定性之外。后来他提
出可以通过悬搁来放弃这个世界,以便在普遍的自身沉思中重新获得它。可见,在先验还原开
端上还是有东西存在的,这里的自我和包含在其中的东西以及可确定性,换一种表述可以说就
是意识意向性、意向相关项和对确定性的信念。实际上,无前提性并非要消除一切前提,而是要
消除在现象学上未被澄清、未被证实或不能证实的前提,是要消除未受彻底考察或至少从原则
上说未被提供给这种考察的前提。根据《逻辑研究》中的说法,就是任何形而上学的,自然科学
的和特殊心理学的论断都不能在现象学中作为前提产生效应,这些未受彻底考察的论断/都不
能作为现象学的前提。“无前提性原则”实质上就是现象学的“面对实事本身”口号的另一种表
述,旨在表明现象学不是根据“实体存在”的观念及实证科学的前提或原理来解释“现象”,而是
面对事实本身忠实地描述“现象”(现象不是本体、实体、本质、理念等,而是自身自行显现/显
象)。值得指出的是,有学者在某种意义上将“无前提性”问题视为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差别之
一,然而,从这一意义上说,海德格尔现象学对“无前提性”的坚持实际上与胡塞尔现象学并无二
致,在某种意义或层面上海德格尔对现象学精神的贯彻甚至比胡塞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海德
格尔在许多地方都表达了对现象学“无前提性”原则的诉求和坚持,在《论哲学的规定》中谈到作
为前理论科学的原始科学时,就有“我们做的一切先行努力的方法意义就在于要达到无前提性
(无预先设定状态)的边界,也就是要达到本源,清除一切负载了前提预设的东西”(海德格尔,
2015 : 107-108 )这样的说法。在《存在与时间》中,现象学的本义就被说成使自身显现的东西公
开出来给人看,在现象学的现象背后本质上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诸如此类的表述在海德格尔著
作中不胜枚举,这无疑都表达了他对“无前提性”、“面对实事本身”或“明见性”的坚持和恪守。
· 1 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