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16
谁在舞台中央:相声中的民情与政治
(二)研究框架与视角
如前所述,针对相声、戏曲等起源于民间而又深受政治与时代影响
的文本类型,国家 - 社会关系分析框架与大传统 - 小传统的理论视野
有着独特的分析能力。本文将在总体上延续国家 - 社会关系的分析框
架,来分析相声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市井到庙堂的演变过程及其背
后逻辑。同时,笔者将借鉴格尔茨有关“剧场国家”的分析范式,以相声
的文本结构、呈现方式及其外在社会政治条件为聚焦对象,通过揭示包
括帝制瓦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等在内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典
型相声作品的文本结构的演化逻辑,讨论这些文本所具有的内在属性,
进而呈现更为复杂的国家政权意志藉由相声进入民间社会的过程,以
及不同时期民情状态的因应。
需要指出的是,既有的国家 - 社会关系分析框架以及剧场国家理
论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其一,既有的研究,侧重
点在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进入民间社会的历史进程,以及由此产生的
“仪式国家”的总体状态(参见郭于华, 2000 ;董国礼、胡文娟, 2001 : 163
-187 ),而对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之前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国家 - 社会
关系缺少足够的关注与分析;其二,由于国家 - 社会关系视角阐释范围
的广泛性与解释机制的“通约性”而缺少对文本结构本身变化的多层次
呈现。有鉴于此,本研究将在下述方面进行拓展与补充。
首先,格尔茨阐释人类学的主旨在于通过“深描”来对“文本”进行
多层次的呈现(格尔茨, 1999犪 ),本文将尝试对具有总体性意涵的典型
相声文本进行文本分析,力图呈现相声文本的多重结构:即相声文本内
容本身的结构及其演变,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不同层次结构变化的内在
关联。
其次,本研究尝试引入历史社会学中的长时段分析方法,揭示更长
历史时段内相声作品在文本内容与表演风格上的演化逻辑,并揭示这
一演化逻辑的内在关联。在这方面,前文所述的谢燕清关于《白蛇传》
故事的长时段分析就极具启发意义:作者不仅呈现了《白蛇传》这一民
间故事的双重属性,更为重要的是识别出了这一民间故事在漫长的历
史时期内演变的几个关键节点,并以此呈现了这些变化背后逻辑的一
贯性(谢燕清, 2007 : 229-238 )。
第三,经典的国家 - 社会分析框架在呈现相声文本中交叠的政治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