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14
谁在舞台中央:相声中的民情与政治
声文本的社会建构过程,呈现了在时代变化的情境下相声作品在相对
的短时段内变化的社会逻辑(祝鹏程, 2018 ),而朱羽的研究则侧重于特
定时期政治生态的变化对相声作品的影响(朱羽, 2017 : 64-79 ),不过
两者实质上都沿用了国家 - 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
揭示了相声本身的文本结构及其外在的社会政治环境。
就问题意识与理论视野而言,如前文所述,国家 - 社会关系已然构
成了既往学术研究中分析相声文本的潜在的理论框架。为此,笔者将
进一步梳理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民俗学等研究领域中以国家 - 社会关
系为核心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关照的代表性研究。实际上,国家 - 社会
关系是基于现代性问题而衍生的具有敏锐穿透力的分析框架,其在经
典社会理论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洛克在《政府论(下篇)》中对自然状
态、战争状态与政治社会的讨论中(洛克, 1964 );而吉登斯则在对现代
民族 - 国家形成的研究中揭示了现代民族国家形式得以形成的重要因
素,并呈现了包括媒体、税务、资源开发等在内的现代国家渗透到社会
中的具体机制(吉登斯, 1998 ),国家 - 社会关系也进而成为了日益重要
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在人类学界,格尔茨一方面在方法论层面呈
现了“文化”之多层次的意义系统(格尔茨, 1999犪 ),并开启了以文化的
意义解释为核心的阐释人类学研究范式;另一方面,则以巴厘岛斗鸡活
动为分析对象,巧妙的揭示了仪式与人类生存乃至民族的精神意识之
间的内在关联,而构成这种内在关联的,恰恰是独特的国家 - 社会关
系,并提出了“剧场国家”的概念,由此来揭示以“斗鸡”为核心的仪式和
文化系统所具有的“国家”意涵(格尔茨, 1999犫 )。
在有关中国的国家 - 社会关系的研究中,阐释人类学的理论范式
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郭于华( 2000 : 344-365 )通过对陕北骥村民间仪式
的文化人类学考察,揭示了原本作为生存技术的民间仪式在新制度建
立后转变为贯彻新政权国家意志的权力技术的仪式转换过程。董国
礼、胡文娟( 2001 : 163-187 )则以电影《活着》为分析对象,以阐释人类
学的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讨论了国家权力的实践状态及意识形态
推广的社会进程。同时,作者揭示了新国家政权通过一场场政治仪式
而将政治与道德理念内化到普通人内心的进程,进而呈现了整个国家
由传统的礼制国家转化为一种可谓以展示性和表演性为政治模式的
“剧场国家”的历史进程。除了上述研究之外,在民俗学与中国研究领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