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11
社会· 2019 · 4
不齐,售技者为迎合观众心理,举动亦往往儇佻。……天桥乃
不见齿于士林。(张次溪, 1936 : 5 )
民国时期天津的南市,则是市井游民与社会底层的聚集之地,至
1920 年代以后,这一地区形成了二十五条街道和各式楼房,大小资本
家争先在这里租房投资,出现了众多商店、饭庄、旅馆、澡堂、戏院、电影
院、茶园、说书场、当铺、赌场、妓院、烟馆,等等。这里同时聚集着从事
江湖上所谓“金、评、彩、卦”四大生意的人,或者说云集了各式江湖艺人
(周恩玉, 1985 : 216-220 )。
南市因地处租借边界,一直被看做是“三不管”地区。因为商业繁
盛,又是灰色地带,所以天津本地的帮会势力深入渗透,整个地区在当
时是市井无赖、泼皮流氓混杂的地方。最初的相声,就是在这样的社会
生态下在南市的街头、茶馆 1 等地方兴盛起来的。
其三,民初相声的表演形态也凸显了平民化的特征。总体上说,它
经历了从“划锅”到“撂地”再到“登堂入室”这样几个阶段。划锅是指占
据一块空地或道边、街沿,用石子砌出一个大半圆,听众围着这个圈观
看,这样一种方式不用交“场地费”,挣得的钱也不必上交茶社,但同时
也要承担没有固定观众和收入的风险(马三立, 1983 : 209 );撂地则是指
在市场或者广场,艺人占据一小块儿地方演出,与划锅不同的是,撂地
往往要向这块地方的“势力”交纳地皮钱,因而对艺人本身的表演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马三立, 1983 : 209 );至于登堂入室,则是指相声演员进
入茶社、剧场等固定的演出空间。
综上所述,相声这一艺术形式于民国时期在各个层面都体现出了
鲜明的平民化特征,早期的相声作品必须迎合底层民众的趣味,因而具
有了独特的社会属性。
引文二乃出自老舍在 1950 年撰写的《相声改进了》一文。老舍明
确指出,新中国政权成立后,文人作家加入相声改造队伍所带来的积极
影响,即由此使得相声有了“新的内容与教育意义”。 1949 年以后,在
侯宝林、马三立等人的努力下,随着老舍、何迟等作家加入相声作品的
创作之列,相声改造运动开始兴起,相声也不再仅仅作为流于市井的
1. 南市地区的茶馆是早期天津相声兴起的重要场所。例如天津南市联兴茶社,就曾经聚集
了包括周德山、郭荣起、赵佩茹、刘宝瑞等众多相声名家(参见马三立, 1983 : 207 )。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