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150

实质的经济:《礼物》和《大转型》的反功利主义经济人类学


   了这一心理基础的人性普同性。米德在相近的意义上理解“同情”和市
   场交换,他把市场交换更明确地表达为自我的构成和实现。米德力图
   表明,心灵与自我通过交流产生,而不是交流通过心灵与自我产生(米
   德, 2018 : 56 )。心灵不同于简单的反应,也不同于情感,它是人类这一
   物种的反思的智能,其产生是在社会相互作用这个经验母体中社会交
   流过程在个体身上的内在化;自我亦是作为个体与整个过程的关系,与

   该过程中其 他 个 体 的 关 系 的 结 果 而 发 展 起 来 的 (米 德, 2018 : 151-
   153 )。而使生物个体转变为一个能够意识到本身是一个对象物的自
   我,需要语言、姿态等表意的符号,也需要宗教、经济过程等媒介制度。
   在后一种过程中,自我为了其所必需的物品而向他人提供盈余产品,在
   这里,需求的态度包含一种参与,各人置身于另一个人的态度中,知道
   交换对双方分别具有的价值,由此,交换某人自己用不着的东西把他带
   到与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关系中。换言之,在商品的交换中,某人的利益
   也是大家的利益,并为自我反身性所理解,个体之间因为采取彼此的态
   度而完全认同,而在个体自身则是作为对象化的“客我”和作为反应的
   “主我”的融合(米德, 2018 : 291-309 )。
       能够置身于其他个体的经验中,采取他们的态度,从而发现和体会
   他人需求的“同情”的心灵和自我是在市场交换中实现的,进而构成市
   场交换的基础。经济过程使得群体通过交流和参与其中而更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它已成为我们整个现代社会最普遍的社会化因素,像宗教一
   样带有一种 在 人 的 自 我 中 实 现 他 人 的 深 刻 意 义 (米 德, 2018 : 325-
   333 )。市场交换实现了个体,而非先验的个体实现了市场交换,换言
   之,个体、自我、心灵源于关系,这样的关系才是市场的前提。在此意义
   上,正如莫斯和波兰尼力图表明的,货币与宗教用品之于个人和社会的
   意义并无二致。在《礼物》和《人的概念》发表之前,莫斯已经完成了献
   祭、祈祷 和 爱 斯 基 摩 人 社 会 的 季 节 变 化 的 研 究 (莫 斯, 2007 , 2008 ,
   2013 ),贯穿这五部论著的是莫斯的“中间性( 犻狀狋犲狉犿犲犱犻犪狋犲狀犲狊狊 )”概念,
   具体指流动于天人之间、人人之间、神人之间的对象“物”或媒介。这些
   被称为“中间物”的东西,包括爱斯基摩人的狩猎、采集之物及其季节、
   房屋,人间的礼物,献给神灵的祭品和服务于人神交流的祭司及其祷
   辞。社会和个人正是在中间物的交换中得以可能。通过赋予中间物以
   神圣的创造性,莫斯实际上将“社会”的概念从个体主义式的“人”的桎

                                                          · 1 4 3 ·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