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132

实质的经济:《礼物》和《大转型》的反功利主义经济人类学


   辩证运动,在此过程中,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和限度都得以扩张(涂尔干,
   2017 )。英国学者对于个人契约的过分强调,模糊了社会的“非契约”基
   础(法律、国家、习俗、道德、历史等),而正是后者使得“经济”成为可能。
   在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个体”是社会的结果,而不是如英国学者认为
   的,是社会的源头。社会学家的任务在于揭示这些“非契约”因素以及
   个体与社会共同演进的历史( 犎犪狀狀犪狀犱犎犪狉狋 , 2011犫 : 48-49 )。
       因此不难理解,为何社会契约会成为莫斯长期以来关注的议题,
   《 礼物》开篇即表明这只是“一项大型研究的一个片段”,这一大型研究
   致力于“原始社会或古式社会的各个分部或次群体之间的契约法律制
   度和经济呈献体系”(莫斯, 2005 : 4 )。这意味着,《礼物》的重点在于英
   国学者眼中的个人契约的社会起源及其各阶段形式,或者说,莫斯关心
   的是作为政治、宗教、道德混融的“交换”如何构成了社会契约或现代
   “经济”的前资本主义源头,而非这些社会中的“经济”交换如何不同于
   现代社会。
       作为对霍布斯、圣西蒙、斯宾塞或现代经济学家的反驳,莫斯发现,
   最初的社会契约并不需要国家强制力,这些契约也并非在个体之间缔
   结,而是建立在氏族、部落、家庭之间。并且,这些契约也并非由手段—
   目的的方式来指导,它们之所以被称为“总体呈现”(莫斯, 2005 ),是因
   为它们是所有社会领域的———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混
   融。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指出的那样,交换的执行者既不是经济理性人,
   礼物交换也并非完全出于无私和慷慨:礼物赠与的确是自愿的,但是这
   里的自愿是自利与义务、利己与利他的混合。而功利主义社会理论家
   眼中的社会基础———个人契约,不过是建立在人物分离、私有财产和关
   于自我的观念之上的思想史演进结果。
       也就是说,莫斯对个人契约论推崇者的批评在于,他们没有看到契
   约漫长的演进历史而倒果为因,误以为个人契约是全部人类社会的基
   础,从而导致对西方社会自身的误解。如果说莫斯认为经济理性和自
   我利益不过是现代西方社会不成功的发明,那么波兰尼批评这种假设
   的概念工具则是形式经济与实质经济的区别。
       《大转型》出版之后,波兰尼转向了对原始社会和古式社会中互惠
   和再分配过程的研究,他希望从中寻找到区别于自由主义经济学所推
   崇的市场社会的、存在于真实社会当中实际运作的分配机制———实质

                                                          · 1 2 5 ·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