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201903
P. 90
边城瑞丽公益组织的国际理念与草根精神:一个道德人类学的探索
的身影———其实她们常常也要面对机会性感染等身体的风险,身体状
况也不算好———也曾好奇是什么支撑着她们这样长期高强度的付出,
但每当看到她们和同伴相处时瞬间契合的情氛,以及她们每每在讨论
中讲到某某同伴发生的巨大转变而自然流露的喜悦时,又觉得这一切
都是理所当然的了。所谓草根志愿者的牺牲奉献精神,其实并不在于
成就感或道德感,而在于她们对生命行动力的感悟本身,在于她们通过
情力劳动对他人的生命行动力的感应与呼唤本身。
六、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公益组织从业人员
从公益装置与道德主体,再到情动力与伦理主体的渐次展开,要成
为一个理想的公益组织员工并非易事。首先,经济报酬绝不是支撑基
层员工的关键因素,她们的工资算不上高,小组的草根志愿者的工资比
起中心的正式员工来又要更低。但用木刀的原话来说,“工资当然不
高,但我更看重的是为同伴服务的工作本身,以及中心这样一个平台,
让我获得持续成长的平台,这是在整个瑞丽以及德宏都独一无二的。”
从事公益事业,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进入一个平台,成为一项道德事
业的奉献者,像“修行练功”一样不断进步,需要员工高强度的身心投
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益主体,意味着必须成为独特的道德主体,甚
至成为体验生命动力本身的伦理主体,而中心就是这样的道德主体得
以生成的“生命—环境”。
就此也可以理解,小组及中心近年人员流动为何如此之频繁。岩、
麻光和琪妮都是未能被公益装置顺利主体化为道德主体的例子。如果
说岩已经接受了全球化消费时代的男同志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中的一
种,不如说他已经是“名媛”主体了。要他接受一份普通工作的“规训”
都很难,更别遑论如此高强度的观念改造及日常操劳了,自然就会格格
不入。麻光哥虽然在小组的影响下脱离了毒瘾,但他不过不再是“不听
话的男人”,在“能力变强”的路上才刚起步,骤然进入如此密集的公益
装置,对他而言就像一下子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而不知所措。琪妮
比他俩主体化的程度都要高,但终究还是没有完全适应公益组织的国
际规范落实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其实,这些严格的准则背后也有
其道德话语为支撑。
相较之下,咩姐和李大哥已经成为公益事业的道德主体了。咩姐
· 8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