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201903
P. 94
边城瑞丽公益组织的国际理念与草根精神:一个道德人类学的探索
虑。但排除薪资或货物方面的考虑,单从人类学互惠式的礼物视角,或
许还不能解释为何彩云她们的奉献本身,因为有些同样有回报之心也
不计较薪资的同伴也未能坚守那么久,在此中心所营造的做公益的道
德性“生命—环境”起了引导、塑造和维持的作用,使得她们成为从事一
项道德事业的道德主体。礼物性的回报是她们最初从事这项工作的动
机,能否被公益装置给主体化则决定了能否稳定地工作下去的形式。
如此一来,她们就从礼物回馈转化为一项道德事业的从业者,并不是或
不只是礼物性的回馈,而是为了一个善的理想而奉献。这样带来的一
个附带后果是,或许也是公益事业的内在矛盾,公益组织毕竟也有其制
度化、科层化的一面,在此就显现了她们最独特的一面,即在工作过程
中,在和同伴的持续相处中,她们感受到了生命伦理本身,从而超越了
组织项目科层化的限制,而能实现生命情动力本身,但这也造就了在工
作之外对她们生命本身的“榨取”。如果说德里达的礼物与他阐释的动
物、友爱、好客等一样,除非献出生命本身(耗竭、死亡),否则永远隔在
大限之外不可能在现实中真正达到,那么沿着斯宾诺莎和德勒兹的生
命情动力视角,小组的这些妇女其实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即不是生命的
完全让与,而是在生命行动的过程中实现生命本身的潜能。
七、结论与讨论
回顾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在中国边城瑞丽这十几年的道德事
业,从救助儿童会的英国专家到齐芳等瑞丽的公益事业开拓者,再到木
刀等草根志愿者,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道”(全球公益理念、跨国人道理
想)的接力传授过程。 38 这个“道”既是全球公益装置对地方公益组织从
业员的与国际接轨的方法、技术、姿态的引导,也是一种道德的浸润,即
将中心员工塑造为道德主体。或许正是因为边城瑞丽作为规范/正常
的道德处在一个不确定性的动荡状态中,这种为了善的道德话语及道
德实践才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和投入,并在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个全
新的交流领域和社会行动的可能性,在这个全新的可能性中表达并形
塑着人们对善 /道德的感知方式,并造成实在的社会状况的改变。而中
38. 如此“大道”从全球向地方的传递及实践,与过往福音使徒的传教实践( 犑犲犪狀犆狅犿犪狉狅犳犳犪狀犱
犑狅犺狀犆狅犿犪狉狅犳犳 , 1989 )颇有形式相类之处。
· 8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