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201903
P. 53
社会· 2019 · 3
而有更多一统之潜质(康有为, 2007 :卷八, 235 — 260 );相比于主导中国
文明的华北地区,华南沿海有着更鲜明的“小族分权”环节分支社会传
统(康有为, 1906 : 83 — 84 )。德国(大陆)相比于英 国(岛国),华北(大
陆)相比于华南(濒海地区),更接近一统升平的文明。
针对当时流行于共和派中的那种将中国无议会制之事实与“中国
人智之不及”之判断相联系的看法,康有为( 1906 : 89 )指出,欧洲有议会
制是因“地势实限之也”(即使是近代议会制,也是凭靠英国“条顿部落
军议之旧俗”,经千年覆盖大不列颠三岛,之后又传播到美国,之后,“其
反动力则刺触于法,而大播于欧,遂为地球独一无二之新政体”),与其
“以分为正”的传统有关;而亚洲则反之,在广阔的大陆地带生成文明,
它长期实行君权一统,故“不能为中国先民责也”。
在“后康有为时代”回望康有为,我们看到,在比较和选择上,他比
我辈更为务实而不受拘束。他不接受刻板的中西观,相信在西方内部
也存在着差异,文明形态在历史中也发生过数度变化。他认为,在进行
比较之前,应先确定我们要考察的是西方的哪个部分、哪个时代。他不
接受将中国割裂于世界的做法,认为进行文明比较应将中国视作内在
于世界的文明体。他主张“读中国书,游外国地”,进行跨文明的互证和
比较。他认为,中国传统有别于西方,但由于这一传统是一统主导的,
是“合国”升平的成果,因而,其本身具有世界主义内涵,国人需要在克
服媚外心态之同时致力于传承其既有的世界主义传统。康氏也反对认
为西方从未有过一统的说法,他认为,近世中土之人从西方看到的“国
竞”只不过是西方文明传统(“以分为正,以合为变”)的一个方面,如同
中国,西方也进入过一统升平时期。尽管受地理格局影响,西方相对更
易于从升平退回据乱,但东西方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担忧国人会
追随西方的不良潮流,康有为不时以“实地考察”所得为据,揭示当时一
些流行西方观的谬误。 8 这兴许会让人误以为,对于越来越频繁的中西
交流,他采取的是保守的态度。事实上,在其游记与附文中,康有为从
8. 清末中国思想界存在保守派和西化派的对立,康有为既非前者又非后者,是少数致力于汇
通中西之学的学者中最为突出者,因而他既被保守派谴责为“以夷变夏”,又被西化派批评为
墨守陈规的守旧者以至“反动派”。康有为是少见的拒绝割裂世界化与中国化的知识人,他在
宣扬孔子之学时并不是在主张“本土化”,而是注重认识其世界意义;他在强调学习西方时,实
际主张的是以恰当有利的方式使中国世界化,而非西化(萧公权, 2005 : 281 — 282 )。
·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