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201903
P. 50

升平之境:从《意大利游记》看康有为欧亚文明论


   会的愿望。康有为并不习惯用文字游戏来玩味知识的相对性与普遍性
   之类抽象问题,也许正是这一点,使他更易于克服纠结,用其“史”的意
   识贯通我他文明。
       由《意大利游记》观之,康氏定义的“文明”大抵有着以下两种主要
   含义:( 1 )它暗含人类脱苦趋乐的大同进程,实为不可数名词;( 2 )它具
   体指通过武功和文治实现的超越原生性共同体和社会分立局面的一统
   体系,这些体系形态各异,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因而,若是将这个意义
   上的“文明”翻译为西文,那这个词便应是可数形式的。
       不可数文明(前一种含义)之所指,为人类文野之别中“文”的这一
   面之生成及其所导致的提升,亦即人类共同迈向太平世的过程。康有
   为的大同是某种乌托邦构想,其具体内容大致为:“一个在民主政府领
   导下的世界国,一个没有亲属、民族和阶级区别的社会,一个没有资本
   主义弊病而以机器发达来谋最大利益的经济”(萧公权, 2005 : 310 )。大
   同的实现,须经政治、社会、经济及民族诸方面的转变:在政治上,其目
   标为世界性“公议政府”之建立,手段为破除国界、还权于民;在社会上,
   为无阶级、男女平等自由的社会之建立;在经济上,为农、工、商“公”有;
   在民族上,为“全地人中,颜色同一,状貌同一,长短同一,灵明同一”之
   “人种大同”(萧公权, 2005 : 296 — 324 )。不可数的文明用以指大同这个
   理想,也用以指迈向这一理想的进程。
       康有为深知,大同理想古已有之,但它从未真的实现过。也就是
   说,倘若作为理想的大同可谓“绝对文明”,那么,迄今为止人类实现过
   的仅止于“相对文明”,而所谓“相对文明”,实可指人类在通过不同路径
   趋近“绝对文明”过程中所取得的有限成就。
       康有为笔下的文明明显有乌托邦和现实的两面。康氏对未来的畅
   想和对现实的剖析深受英国启蒙思想家如培根、霍布斯和法国科学社
   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等的影响。这两面,如同其《大同书》中的未
   来和现实一样相互分离,但在叙述其旅途中的见闻和思索时,他除了论
   述第二种含义上的文明之外,还触及了这个意义上的文明因所处地理
   环境和历史情势之不同而与太平世“绝对文明”构成的不同差距,由此,
   他以具体历史关联了理想和现实、普遍性和差异性、客观性和主观性。
       康有为把地中海视作是一组文明的透视点,船至海中时,他举目望
   去,“望古思今,临波而歌之”,写下《地中海歌》;在歌中,康有为( 1906 :

                                                           · 4 3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