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1903
P. 51
社会· 2019 · 3
11 )称,全球只有地中海区域这个“海环地”、“万里大海在地中”的奇迹。
在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 犉犲狉狀犪狀犱犅狉犪狌犱犲犾 ) 1949 年完成其有关地中海
区域社会经济史的名著(布罗代尔, 1996犪 , 1996犫 )之前 45 年,康有为已
指出,以地中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有其独特地理环境的政治经济区域
体系。在他看来,在地中海周边滨海而居的“海人”谙熟操纵“海波”,习
惯于通商,从而使“海商成商国”,而从其中脱颖而出的英雄“虽起野蛮
小部落”,但“凭借海波驾楼舰,鞭符四表一统廓”(康有为, 1906 : 11 ),其
所缔造的帝国更易于进行越洋征服,而通商和帝国营造都可催生文明。
《地中海歌》中有“用能贩易文明母”一语,这表明,康有为与同时期
提出交流为文明之本质一说的法兰西学派( 犕犪狌狊狊 , 2006 : 57 — 74 )看法
相通。所不同的是,相比后者,康氏在有关政制的主张上更为明确。在
《意大利游记》中,康氏将更多文字献给了一统与分治的历史考辨和比
较。考虑到罗马帝国曾维持数百年的一统,而天主教在罗马帝国衰落
之后起着统合欧洲的作用,康有为认为,二者都意味着升平,堪称“文
明”。他将西方帝国和宗教与中土一统和孔子思想相比较,承认二者有
相通之处,但他同时认为,由于地理环境和治化方式不同,二者之间也
存在一些重要差异。相比而论,中土帝统在落入据乱(亦即在文明史中
重现的“野蛮”)之后恢复得更快,就历史的总体看,其一统之绵延时间
更长。与此同时,孔子之教除与天主教的共同点之外,尚有处理夷夏关
系的一套成熟方法,因而是一个更具大同内涵的“宗教”。换言之,在康
有为的论述中,相比于西方,东方的历史遗产更接近于他理想中的“绝
对文明”,即人类共同迈向太平世的进程。
有学者指出,西方社会科学自兴起之后长期沉浸在“分国研究”之
中,直到 二 战 后 才 渐 渐 接 受 超 社 会 区 域 研 究 的 做 法 (华 勒 斯 坦 等,
1997 )。而康有为在 20 世纪刚开始,便基于文明心理之自然旨趣,有了
区域研究的自觉。他将欧亚分为两个大区,在《意大利游记》中表述了
一种比较文明观。对康有为而言,欧亚分为大陆地区与濒海地区(地中
海沿岸地区),濒海地区适宜于海上贸易和征战,有助于一统格局的形
成,因而也是文明的动力。欧洲“地形诡异吾地稀,宜其众国之竞峙而
雄立”(康有为, 1906 : 12 )。然而,此类地理环境又存在着地理单元相互
隔离、界线分明的特点,因而也潜在着将升平推回据乱、将文明倒回野
蛮的因素。相比欧洲,欧亚东部大陆文明的核心地带是农耕地区,它离
· 4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