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201903
P. 34
升平之境:从《意大利游记》看康有为欧亚文明论
形而往葬之中野”,居然在神堂内部存放教皇、帝王棺木。既然基督教
“生则重形,死则重魂”,那缘何还会有这种“死则不事魂而藏其形”的习
俗?康有为以饶有兴味的方式猜测,这个习俗可能来自欧州民间长期
留存的“鬼”的观念。在正规的基督教中存在的只有神,但在欧洲民间
却广泛存在对鬼的恐惧,人们相信,在被判入天堂地狱之前,死者会变
成幽魂,“盈塞虚空,无所归宿”。尚未完全化作灵魂的鬼是灵肉之间的
某种“模糊实体”,是不是这种两可状态引起恐惧,康有为未加考证。但
是,他指出,在“重魂”的基督教传统中,居然存在将“无数臭腐皮囊”长
留“清 庄严之神殿”的做法,这是一个令人费解、值得追问的问题。
康有为并没有直接用“文明”一词来定义宗教,但他对天主教在罗
马帝国分化以后起到的统一欧洲的作用十分重视,在所附《罗马之教
(附论耶教出于佛)》一文中说,“意国自罗马帝国君士但丁许行耶苏教
后百年,而西罗马灭。阿道塞统意大利,为西四百七十六年,于是入中
世黑暗之时,而耶教大盛,至称教皇。至西八百年,教皇为罗马皇帝,意
大利境,或为自由都市,分立为诸小国,乱离相续。而教皇实以师代君,
而统一欧洲,为大地上绝新之局……故罗马之都,实为欧洲二千年首
都,虽君士但丁,亦其子孙耳。若回之麦加,印之舌卫,其为帝都教地,
尚在其次也”(康有为, 1906 : 129 )。
在西罗马衰落后,天主教能替代帝制保持欧洲统一,乃因这个宗教
有着严密的大小教区体系和教皇以及“法老(主教)”选举制度,“其大教
区有大教正统之,小教区有小教正统之,皆有会议,并有赏罚之权”。在
微观层次,罗马天主教堂内的告解室(认罪亭),也起到“合国”的作用。
有关于此,康有为在《号称宇内第一之彼得庙》中说:
殿近墙处,皆有小木亭。内分三间,以立三人,盖所谓“认罪
亭”也。凡十一亭,为十一国人认罪处。盖教皇所统凡十一国人,
人各入其国亭。盖教皇之在“黑暗世界”,视各国君王如诸侯,而
自为天子,故有此包含众国之宏规也。(康有为, 1906 : 31 )
“罗马之教”中教皇长期保有“欧洲共主”的地位,这在路德新教出
现之后发生根本性动摇。在《意大利游记》中,康有为( 1906 : 31 — 32 )提
到了这一转变,并将之与路德新教通过允许僧侣婚配而减少教堂淫案
的做法相联系。
在《德国游记》中,康有为进一步分析了路德新教导致的转变,比较
· 2 7 ·